|
本科专业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代码120904T 授予管理学学位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Tourism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ducation)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学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兼具管理、经济、教育等多学科的理论涵养以及绿色发展理念和人文情怀,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善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胜任现代接待业数字化运营、生态康养与研学旅行策划管理、旅游职业教育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分三个方向:旅游教育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策划营销方向。
旅行社经营管理概论、旅游接待礼仪、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区域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旅游教学论、教育实习、景区规划、景观设计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等。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教育学、酒店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含师范和非师范两类,师范类多在专科、技术类院校进行旅游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非师范类多在旅游、酒店类企业进行策划、营销、服务、经营和管理等。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课程体系
管理原理与实务、经济学原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研究方法、教育学、心理学、旅游教学方法论、智慧旅游、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服务礼仪与训练、酒店管理概论、特色餐饮经营管理、旅游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生态旅游学等。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就业方向
能在各级各类旅游教育单位担任旅游职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可在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
考研方向
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自然地理学。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有所帮助。
---------------------------------------------------------------------------------------------------------------------------
湖北师范大学 / 历史文化学院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操守,能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并能在中小学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相关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旅游教学方法论等13门核心课程。
就业前景:
中学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公务员及考研深造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首批四家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基地之一,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会员,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员,黄石市旅游协会秘书长单位,黄石市导游培训基地,学校“313”转型发展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湖北省双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本专业形成了培养“优秀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教育者”的育人模式。
---------------------------------------------------------------------------------------------------------------------------
桂林旅游学院 / 管理工程学院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专业代码:120904T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旅行社经营管理概论、旅游接待礼仪、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区域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旅游教学论、教育实习、景区规划、景观设计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旅游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旅游服务行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管理服务技能,熟悉东南亚国家旅游发展概况,具备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和一定的旅游专业教学能力,能在旅游行业从事相关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受到相应学科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相关旅游企业中服务与经营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旅游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4.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自1995年起招本科生,具有近30年的办学底蕴。2007年,本专业被评为校级名牌专业;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顺利通过验收。专业多年来为广东省和周边省区各中职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培训机构培养大量师资和管理人员,为旅游行业培养大批业务骨干,在广东省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定位清晰,紧密围绕我校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与省内外其他学校形成错位发展。专业以为广东省培养中职旅游师资为主要目标和特色,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广东具有较强影响力、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办学条件优越、校企融合深入的示范性特色专业。
二、培养目标
我校作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其办学特色是面向职教、引领职教、服务职教、特色发展。本专业也清晰体现了这一办学目标,适应新时代国家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广东省职业教育与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要求,立足珠三角、面向广东、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修养优良、人文底蕴宽厚、科学素养丰富、教育理念先进、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的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中等旅游职业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多年来培养的旅游职业师资已经成为广东省多家旅游职业院系(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技师学院等)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等骨干教师,在广东省旅游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就业方向如下:
三、优势特色
本专业紧密围绕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进行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建设、实践、积累和积淀,已形成以下优势特色:
1.完成了凸显“专业性、职业技术性和师范性”相融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职教师范技能、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三大模块为主的课程体系方案,建设单项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创新性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和综合(企业)项目教学为主的校企合作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2.校企合作广泛,开启校企、校际紧密结合的共育模式。依托多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与国际星级酒店等多元化教学实践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研学旅游、教学教育等顶岗实习机会,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以练促学,以赛促学。打破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兴趣为引导,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各级学科竞赛。通过参与导游服务技能比赛、酒店服务技能比赛、茶艺师技能比赛、ERP大赛、挑战杯、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规格
本专业为四年制本科教育,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根据广东省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设置学分168个,其中必修课122学分,选修课46学分;课程类模块130学分,集中实践教学模块38学分。要求学生毕业5年后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旅游教师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全的身心素质。
(2)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前沿理论与知识,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3)继续深造专业技能,考取相关高等级证书,如高级调酒师、中级导游证、高级茶艺师等。
(4)具备良好的教学教育能力,能够独立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从新手教师走向熟练教师,立足自身职教岗位,培养新一批服务广东省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红色旅游发展需要的新生代生力军,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岗位管理问题。
(6)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一流双师型教师。
五、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6大结构组成。对应文化旅游行业与职业教育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2.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管理学、旅游学、经济学、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经济学、酒店经营管理、服务管理与战略、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学科教学法。
特色课程:酒店经营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中国茶艺、咖啡调制、调酒技术、旅游学科教学法。
其中《管理学》是广东省一流课程、《旅游美学》是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茶艺》是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这些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分别围绕学科基础与专业拓展方向,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3.实践教学环节
①专业实训实习:14周,含酒店综合实习8周、旅行社综合实习4周,前厅、客房、餐饮实训2周;
②专业综合项目:4周,旅行社经营管理综合项目2周、酒店经营管理综合项目2周;
③社会实践:1周;
④旅游市场调查:1周;
⑤劳动实践:1周;
⑥毕业论文:8周;
⑦教育实践:21周,含教育实习12周、教育见习1周、教育研习1周、教师教学技能实训1周、三笔字训练1周、教师口语技能1周、旅游学科教学法2周、中职旅游教学实训2周。
上述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本专业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师范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专业通过规范实训管理和提升实习单位的质量,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专业实习实行双向的选择方式,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实习单位,专业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旅游企业进校园进行招聘面试筛选,旅游企业为提供学生培训、食宿安排、实习津贴等条件,为学生实习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截止2023年12月有专任老师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含校聘3名),博士8名。教师学科背景主要来自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毕业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英国萨里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高级职称比例达69%,博士比例达61%。教师年龄结构不断年轻化,75%的教师年龄低于45岁。77%的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拥有导游、咖啡师、茶艺师、制茶师、研学旅游专家、调酒师、葡萄酒伺酒师等旅游行业从业资格证书。团队中含广东省高校旅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世界古遗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1人、广东省全域旅游评估专家1人等,多位老师担任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群指导专家、旅游服务行业赛事评委、省景区质量评定专家、省研学基地评审员等,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
2.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注重从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学术方向与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建设师资队伍。专业中6名教师具备硕士导师资格,团队有校级英才教师1人。师资团队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十多项,在《旅游学刊》、《地理学报》、《Tourism Management》、《高教探索》等刊物发表旅游管理和教学类论文100多篇。中青年教师担任专业社团指导老师(茶文化社团、调酒社团、咖啡社团)、班主任的工作热情高涨。中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第二课堂活动、专业学科竞赛等各个领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指引。专业老师近年来指导学生在挑战杯、旅游服务技能、旅游线路设计等国家级、省部级大赛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指导学生将成果转化为论文发表在高水平刊物上。专业还积极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组织学生组成乡村调研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清远连南千年瑶寨等民族村寨振兴发展撰写调研报告。部分学生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代表、广东省人大代表等专家的高度认可,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多位博士骨干教师兼任广东省政府招标评审专家、广东省全域旅游评估专家等,主持及参与了多项区域及景区旅游规划、城市功能区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方案竞标活动,推动当地旅游振兴。总体而言,本专业已建成一支丰富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专业授课、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七、教学条件
1.教学设施条件
校内教学条件优越,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良好。学校拥有运行完好的校园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办公室、教室、机房、学生宿舍的全部电脑均可免费上网。学校电子图书馆现有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EBSCO外文学术数据库等十多个数据库,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强的网络支撑。图书馆藏书量12.19万册,其中中文藏书11.7万册,外文藏书0.49万册,专业电子文献近300万册(篇)、中外文数据库125种。图书馆馆藏还为学生提供旅游方向实体书8000余本,旅游专业电子文献81400余册,充分满足本专业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
2.校内实训条件
专业本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建多个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验实训室。建有245平方米的旅游综合实训室,涵盖茶艺、咖啡、调酒、餐饮、礼仪实训等功能。建有共307平方米的客房实训室与管理科学实训室等旅游管理相关实训室,为学生校内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并购置了一批旅行社经营管理、餐饮管理软件,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3.校外实训条件
本专业一直致力深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前建成多所高水平校外实践基地,包括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教育基地)、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珠海一职、中山市技师学院等国家级重点学校,白云宾馆、康莱德大酒店、广之旅、大茶园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流企业。为学生更好对接中职学校、五星级酒店等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①重视教育实践基地的遴选和培育
本专业与中等职业旅游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连续性。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国家级示范校,2017年我校与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签订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2019年该实践基地获批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专业每年均有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教育实习活动。基地负责人也参与到我校的旅游人才专业群建设工作,共建《中国茶艺》省级开放课程,为学生的培养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形成并提升互助互惠、共担共享的职业教育共同体理念。
②建设多元化的旅游专业实践基地
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时根据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职教特色和所处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规划,使专业实习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又为当地的发展服务。近年来,本专业实习实践的实习企业有白云宾馆、广州康莱德酒店、广州喜来登酒店、琶洲洲际酒店、广州君悦酒店、海航威斯汀酒店等高星级酒店,同时也向大茶园茶业有限公司(茶艺方向)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实践单位能够较好地契合本区域中等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八、毕业生培养质量
1.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情况
本专业坚持实施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书”旅游职教师资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本专业相应课程的授课目标,同时培养方案中设有技能考证模块,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可换取一定学分。专业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与奖项评比。近3年专业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导游证、茶艺师等比例较高。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情况
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3%,80%以上毕业生就业面向珠三角,主要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博物馆、文旅公司等本专业相关领域,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高。专业还积极与多所知名企业合作,系主任与专业负责人多次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与毕业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拓岗就业交流活动,通过多种保障措施提升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升学主要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
3.毕业生达成度反馈
本专业毕业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适应周期短、工作能力与水平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23年学院对2023届毕业生能力达成度的跟踪调查,主要表现在:一、大部分毕业生的工作方向与专业较为对口;二、毕业要求均能得到较好的达成,毕业要求1主要对标学生政治思想态度、立德树人思想与身心健康等基本素质,本科生主要处于优秀达成与良好达成;毕业要求2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外语信息技术的能力,经调研学生大部分处于优秀达成与良好达成;毕业要求3主要对标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能力,经调研学生大部分处于优秀达成与良好达成;毕业要求4主要调研学生对旅游教育能力的达成程度,学生达成程度均较理想,反映专业的培养目标均能较好地达成。
同时,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在师资教学、课程、专业实践等均表示比较满意,认为专业设置的各个课程的重要性程度较高,同时课后收获也较大,学生们也感受到在大学中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工作胜任力与竞争力。
用人单位对学生达成度的评价中,用人单位主管领导对学生品德修养、学科知识、调研能力、沟通合作、学习发展能力等多方面表示较高的满意度,反映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达成。
4.优秀校友代表情况
专业一直以来坚持走在职业教育前端,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各中职高职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大量优秀师资,部分校友已经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和管理人才。
---------------------------------------------------------------------------------------------------------------------------
/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