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9|回复: 0

本科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体育学类 专业代码040203

[复制链接]

5474

主题

103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194
发表于 2024-6-28 2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体育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代码040203 授予教育学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Community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该专业的修业年限是四年。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级各类休闲运动场所、健身俱乐部等领域中从事休闲运动及健身技能指导、科学健身咨询、大众休闲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等工作的中高端应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简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主要研究运动学、社会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社会体育(群众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体健康、丰富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领域内进行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营销等。例如:健身俱乐部体能训练的指导,长跑、太极、广场舞等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球拍、护具等体育用品的销售等。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主修课程
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学校体育学、营养学、体育赛事管理、体育经济学概论、体育专项技术、休闲体育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经营开发和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开发以及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考研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学。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有所帮助。

---------------------------------------------------------------------------------------------------------------------------
北京体育大学 / 休闲与旅游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创办于1998年,2013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将其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原隶属教育学院,现归属社会体育系。十几年来已培养了千名以上本科生和百余名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各类体育组织从事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推广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推广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特色
1.专业方向:为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要,本专业设置了“大众健身指导”和“社会体育项目推广”两个专业方向。
2.能力要求:三基本五会,即“三基本”—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五会”—会健身指导、会产品研发、会活动策划、会竞赛组织、会项目推广。
3.专业特色:一专多能、服务社会、促进健康、引领时尚。为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要,本专业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和“社会体育项目推广”两个专业方向。
(一)社会体育指导方向
1.就业方向:社区工作者、各级工会、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工作者。
2.课程设置: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公共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得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基本训练。
3.专业技能:掌握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推广、公文写作、社会调研、公共事业管理及各种体育活动策划和组织的实际操作能力。
4.品牌活动:健康中国人素质公开赛
“健康中国人素质公开赛”旨在通过人体各项素质的角逐与测试,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健康中国人”,同时更是为了推广全民健身,让大家在竞赛中感知健康体魄。此项赛事将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致力于 “中国原创体育赛事”的标准化运作。
社会体育系本科生、研究生将作为赛事的组织和执行者去接触了解赛事,通过赛事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学到书本知识,而且通过实践体验得到能力的锻炼。
(二)社会体育项目推广方向
1.就业方向:各类体育公司的工作者、经营者、管理者(主攻时尚运动项目推广)。
2.课程设置: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公共管理、体育营销、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基本训练。
3.专业技能:掌握时尚运动技能,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运动、健身的基本技能,具备时尚体育项目市场推广能力,体育文化推广等
4.品牌活动:天地球等时尚创新项目推广
随着人们对体育锻炼重视度的提高,很多时尚体育项目走进人们视线,比如天地球、攀岩、钓鱼、飞镖,轮滑、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毽球、赛艇、台球、健身球、射击、射箭、飞镖、沙壶球、野外体育活动、登山、滑雪、自行车、定向越野、拓展练习等。通过品牌活动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真正掌握体育项目推广技能,找到合适创业、就业的推广项目。

---------------------------------------------------------------------------------------------------------------------------
上海体育大学 / 体育教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简介:上海体育大学于1993年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之一。1999年,社会体育专业正式招生,2012年该专业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地方特色为亮点、以国际视野为指导,主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科学健身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健身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能力。本专业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顺应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社会体育专业知识,具备综合的社会体育工作能力,善于科学健身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拥有突出的社会体育文化素养及国际视野,能够在体育企业、政府或社会组织体育部门等单位(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各类体育社会团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公司、体育赛事公司、体育用品公司等)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健身操舞教练、民间体育项目教练、时尚球类教练、体育赛事策划师、体育公司经营者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大众体育指导与管理者。

核心课程: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管理学概论、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主要就业去向:体育行政部门、社区体育服务机构、各类体育社会团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公司、体育赛事公司、体育用品公司等。


---------------------------------------------------------------------------------------------------------------------------
北京化工大学 / 社会体育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定位
为促进国家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北京和国家社会体育领域培养相关人才服务。在近期和较长的一段时间,努力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北京乃至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以社会体育工作者为主,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社会体育发展和服务的高质量、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宏德博学、能力卓越、视野宽广、担当责任、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骨干和领军人才。在专业层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掌握社会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能胜任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健身运动指导,又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
2008年,专业开始招生;
2010年,聘请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缪仲一主任为兼职教授;
2011年,建立第一个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办事处;
2012年,当时国内男子网球单打排名第一,世界排名进入前100名的张择同学进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习;
2013年,首次开设国际化体育课程,聘请美国密西根大学体育专业教授前来授课;
2014年,聘任新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时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与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许海峰为兼职教授;
2015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4级曹洋同学入选天安门9.5阅兵式女兵仪仗队;
2017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第二个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特色优势
发挥学校和学院其他专业优势平台从化工大学特点及学生发展前景考虑,开设运动材料学课程,结合文法学院特点,开设了体育与法律,体育专业英语,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学分析等课程,结合北京市2022冬奥会的重大契机以及社会上当下冰雪项目的空前高涨热情,我专业特别在2017版培养计划中增设了冰雪运动课程。

模块教学特色
打通体育学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主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同时,通过模块选修或任意选修,具备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等职业的一般能力。本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总体上可以用“三大方向,四大模块”来说明。这在本报告之前的内容已经提及。

专业实践特色
对学生的运动项目指导能力和裁判能力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须至少在一个项目以上获得二级裁判员和指导员资格证书。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裁判实践”和“社会体育实践”课程。

国际化课程特色
这也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为了扩大本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本专业自2013年以来,连续4年分别聘请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的著名体育大学的专业教授利用小学期的时间前来我系授课一周,扩大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增加了国际交流,我专业基本上每年都有2-3名学生毕业后申请出国深造,目前已经在国外学习的学生有10多人。

办学亮点
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既有北化特色,又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

必修课
开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概论等课程,为学生学好体育基本理论,特别是为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技能类选修课
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运动、健美操、冰雪运动近20门术科项目,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我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

理论类选修课
开设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保健学、运动按摩、中华体育养生学、体育场馆管理、体育竞赛组织与编排、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加强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及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育。

改革措施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可用“四个坚持”来概括,即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并贯穿于教改全过程,保证教改的正确方向;坚持以学校全局改革推动社会体育系局部改革,实现改革的整体优化;坚持试点先行;坚持教学改革不仅重成果,也重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从而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担任运动竞赛裁判工作和健身指导工作
学校、各院(系)、企事业单位、健身会所(俱乐部)的各类竞赛活动和工作中,安排学生担任赛会的组织裁判工作和指导工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参与赛会的组织、编排、临场裁判及健身场所管理的全过程。几年来,专业学生分别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和各项比赛的组织、裁判、管理、指导工作。通过实践,丰富知识,提高组织能力、裁判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等。(此部分内容也已在之前的第二课程部分说明)

积极创造机会,加强培训,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这是社会体育系有计划地加强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与北京市和区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联系,为学生进行基本能力培训并进行考核。几年来,进行了田径、篮球、健美操等项目的裁判员学习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学生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得了相应级别的裁判员证书和指导员证书。已有100多人次获得了国家一级、二级裁判员证书以及网球、足球D级教练员资格等。
观摩中小学体育课程;辅导校内外运动队和课外活动;到社区、敬老院指导居民科学健身、锻炼;“一观摩一培训”。每年一期的体育观摩和社会热点体育项目培训活动。计划2017年暑假开始,每年小学期专门组织一次校外体育相关的项目观摩和社会热点体育项目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校教学以外的体育事件和热点体育项目。2017年暑假完成了首次观摩与培训—组织学生观摩了国家体育总局兴奋剂检测中心,国家击剑、射箭中心,成功组织了棒球培训活动。在棒球培训活动中,即使是在38度室外高温的恶劣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热情依然高涨,效果非常好。


---------------------------------------------------------------------------------------------------------------------------
华东师范大学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概况
2001年提出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申请,200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6年成立社会体育系,2014年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前向全国(含上海市生源)招收了19届本科生。经过20年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水平有很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排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连续3年位列全国前5名。2018年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得到专家肯定,通过教学评估,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22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定位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素养,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广阔的体育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文武双全、专长突出、素质高强、追求发展”的专业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

3.专业特色
围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和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目标,培养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市场开发、体育经纪人、体育广告创意策划、体育品牌设计等相关专业工作的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体育个性化人才的需求。
特色优势表现如下:充分利用学院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专业和科研等各种资源优势,以及美格菲、星之健、闵行区体育局、长宁区体育局、静安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等专业实习点优势资源,为全国体育健身行业、体育行政机关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4.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团队,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6人;近年来,引进海外博士3人,3名教师晋升教授,2名青年教师晋升副教授;5名教师到国外高校研修;2名教授获全国明德教师奖,1名教授获优秀教学贡献奖,1名教授获能达教学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到 100%;1项在线课程经学校推荐参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项成果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专著10部,在CSSCI、SCI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50多篇。

5.主要专业课程
《社会体育导论》、《体适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休闲娱乐导论》、《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健身锻炼方法与评定》、《锻炼心理学》、《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

6.修业年限   四年

7.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8.主要就业去向
各级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体育场馆部门,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5-10 06:01 , Processed in 0.0692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