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回复: 0

温理工 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简介及 专业设置介绍/开设专业简介

[复制链接]

7412

主题

16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6503
发表于 2025-7-15 23: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理工 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简介及 专业设置介绍/开设专业简介

温州理工学院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简称建工学院(下简称“学院”),目前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3个系,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建筑学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浙江省一流专业和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是专业硕士点培育专业。建筑学为温州市一流学科、温州市优势特色专业。智能建造为2025年新增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2021年温州市首设特色专业。

学院建有浙江省绿色建筑现代产业学院(温州理工学院第一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浙江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实践教育基地、温州市韧性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护技术研究中心(温州理工学院第一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温州市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温州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和温州市可持续发展建筑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另建有工程结构鉴定加固与绿色建筑材料研究所、新能源技术及其灾害防护研究所、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感知技术研究所、绿色建筑与低碳研究所、数智建筑研究所共5个研究所。

截止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897人;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外籍教师3人,教授和副教授2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此外,学院还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1人,以及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土木工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绿色领航”新工科建筑学成功获批温州市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批教师在全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获奖。学院还聘请了20余位来自大中型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管理和施工经验,将担任兼职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学院瞄准国际土木工程学术前沿,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建设四个方向: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全寿命周期工程结构运维技术、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低碳人工环境营造技术。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编写中国工程建设和行业标准多部。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加强土木工程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学科领域间的横向交叉研究,构建土木工程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力争为智慧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建造与装备等新兴交叉领域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原创突破,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建成全国首个高校既有建筑改造近零耗能建筑项目。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要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专业核心能力考核和非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在省内率先实施“工程学科与人文学科相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学院与百盛联合集团共建“百盛联合学院”,启动校企合作基金,为“申硕”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新动力。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型设计、施工、监理和咨询等企业单位及当地住建局、公路管理局等政府相关事业单位。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多年居全校前列,近三年共有100多位毕业生考入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一批学生获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乡村振兴大赛、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绿色建筑设计”技能大赛及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获一、二、三等奖。

目前,学院正聚焦内涵式发展和应用型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积极推进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建设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工作,为早日建成以“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学科”为特色、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工科强院而不懈努力!


温理工 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https://civil.wzut.edu.cn/


--------------------------------------------------------------------------------------
温理工 土木工程 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建筑环境等的投资、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等部门工作,具有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持续竞争力,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特色与优势

土木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学校重点专业、学校应用型建设试点专业;拥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市级首批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有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现有土木类在校生684人,专任教师2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含高工)14人;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学位教师12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1人,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温州市551人才2人,校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教学名师、新湖学者、优秀教师3人,校级教坛新秀及最受欢迎教师4人,执有国家注册工程师资格6人;组成了职称、学源、学历、学科专业分布合理,有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建有9000平方米实训大楼,设置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工程材料、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造价等十个专业实训室,以适应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三、核心课程

理论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测量学、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等。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工程图学实训、工程材料创新实训、工程结构创新实训、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四、建设成果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与科研喜获丰收。获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6项,省部级教改科研课题立项20项,厅局级科研课题立项10项,省一流课程4门,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5项,浙江省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人和优秀奖1人,浙江省教学技能奖和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4人,校级教学技能奖4人。

学生不断在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乡村振兴大赛、BIM相关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第一名),第十九届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浙江省第一名),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1项、银奖4项,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奖项2个,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国家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同时,本专业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届考研报名65人,录取30人,升学率46.2%,就业率97.1%。   

五、就业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屋建筑、交通土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在阳光高考的专业满意度推荐中,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满意度都在80%以上,推荐人数更是排在本校专业的前列。专业毕业可以在政府的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主要从事测量、施工、造价、咨询等工作。


--------------------------------------------------------------------------------------
温理工 土木工程专升本 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建筑环境等的投资、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等部门工作,具有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持续竞争力,并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特色与优势

土木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学校重点专业、学校应用型建设试点专业;拥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市级首批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有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现有土木类在校生684人,专任教师2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含高工)14人;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学位教师12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1人,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温州市551人才2人,校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教学名师、新湖学者、优秀教师3人,校级教坛新秀及最受欢迎教师4人,执有国家注册工程师资格6人;组成了职称、学源、学历、学科专业分布合理,有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建有9000平方米实训大楼,设置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工程材料、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造价等十个专业实训室,以适应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三、核心课程

理论课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及设计、钢结构基本原理及设计、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四、建设成果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与科研喜获丰收。获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6项,省部级教改科研课题立项20项,厅局级科研课题立项10项,省一流课程4门,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5项,浙江省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人和优秀奖1人,浙江省教学技能奖和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4人,校级教学技能奖4人。

学生不断在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乡村振兴大赛、BIM相关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第一名),第十九届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浙江省第一名),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1项、银奖4项,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奖项2个,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国家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同时,本专业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届考研报名65人,录取30人,升学率46.2%,就业率97.1%。

五、就业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屋建筑、交通土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在阳光高考的专业满意度推荐中,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满意度都在80%以上,推荐人数更是排在本校专业的前列。专业毕业可以在政府的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主要从事测量、施工、造价、咨询等工作。


--------------------------------------------------------------------------------------
温理工 智能建造 专业介绍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并且掌握智能建造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工程师人才。毕业生能胜任房建、路桥等各类工程项目中智能设计、智能施工管理、全寿命智能运维管理等工作,具有扎实的编程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初步的智能建筑项目规划及研究开发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二、特色与优势

发展智能建造专业,是顺应国家发展大势。智能建造专业是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土木的延伸,而是以“智能”为核心,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智能建造人才。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温州理工学院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建有温州市韧性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护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市级首批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以适应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三、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智能建造工程材料、建筑信息模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绿色建筑技术、Python 数据挖掘、分析、及可视化基础、土木工程智能施工、装配式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智能运维等相关课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就业前景

发展智能建造是中国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鼓励政策和示范项目,行业投入持续加大。温州市于2022年11月被列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智能建造专业将极大地推进温州创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进程。并且,除了温州理工学院,其他温州市公办本科院校尚未开设此专业。因此,智能建造专业的技能人才面临巨大的需求。

毕业生具备数字设计、智能防灾、智能装备与施工、智慧运维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技术人才,填补相关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毕业后可胜任建筑工程企业的智能施工管理、装配式建筑技术岗、智慧工地工程师岗,建筑设计院和咨询公司BIM工程师、绿色建筑分析师岗,政府与公共事业中的城市基建数字化管理、智慧城市工程师等岗位。


--------------------------------------------------------------------------------------
温理工 建筑学专业 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建筑与其周边场地的环境体系。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专业。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和建筑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完成建筑设计与理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法规、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技术类课程(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建筑数字技术、建筑构造)、设计类课程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建筑学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能力,能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及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我系建筑学专业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建筑学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开放视野,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能从事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房产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特色与优势

我院建筑学专业办学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本专业在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方面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形成强项,培养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影响。

现有教师29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占68.9%),博士14人(占48.2%),45周岁以下教师 23人(占 79.3%),双师型教师占比达 67%。教师获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奖项6项,横向课题经费超500万。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另外,我院建筑学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双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实验室9个、省部级校外实践基地1个、成立泰顺研究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突出应用性特点,对学生的基本功和动手能力抓得紧,要求严,注重实务课程的开发,在模拟训练和实践训练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本专业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24项,每年获奖学生数达20余人次。

四、核心课程

1、建筑造型基础系列课程

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美术等。

2、设计系列课程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等。

3、理论系列课程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等。

4、技术系列课程

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等。

5、实践系列课程

建筑认识实习、美术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6、学制:五年;学位:工学学士。

五、就业前景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水平的提高,建筑学一直为热门专业,高质量、高素质的建筑设计专门人才供不应求。

我院建筑学学生毕业就业率为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为95%以上,主要就职于建筑设计院、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集团等,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并集中在室内设计、园林景观、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政府职能部门等领域工作。考研上线学生占意向考研学生 60%以上,上线成功录取率 85.2% 。


--------------------------------------------------------------------------------------
温理工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我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相应响应国家“双碳”号召,面向我国建筑节能减排事业与绿色能源发展需求,助力区域建筑与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扎实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的基础理论功底,熟练运用建筑环境学的相关知识,从事建筑环境及设备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系统开发,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能源管理、建筑智能技术等多领域工程科技整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与优势

我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着眼“双碳”目标,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结合我校以“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依托我校温州市韧性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护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建设建筑热工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供热管网实验室、空调制冷实验室、工业通风实验室、基础物理验室、金工实习等数十个实训实验室,并先后与温州设计集团、温州铁路投资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特灵空调、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几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产教融合合作基地,其中与温州设计集团建立十三五浙江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充分保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升学。

三、核心课程

1、主要课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含课程设计)、空调工程(含课程设计)、通风工程(含课程设计)、冷热源工程(含课程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含课程设计)、燃气供应工程(含课程设计)、建筑电气(含课程设计)、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等。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3、主要专业实验: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建筑环境测试实验、暖通空调实验等。

4、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四、就业前景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专注于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低碳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并且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专业领域不局限于传统建筑环境设备的研发运营,还涉及工业、商业及设施农业建筑等人工围护及半围护结构内部人工环境的调控及能源应用,也包括室内环境有害物质的病理传播及防控,甚至辐射至城市能源系统配置,以及新能源应用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如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适应性广,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本校也将致力于培养兼具建筑环境调控、建筑节能减排、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的综合技术人才,弥补相关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缺口,并能够立足服务温州,辐射浙江,面向全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与国学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11-1 07:29 , Processed in 0.0862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