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回复: 0

绍兴文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0701) 简介及培养方案介绍

[复制链接]

7002

主题

149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839
发表于 2025-7-14 08: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0701).pdf (788.32 KB, 下载次数: 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能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 5 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预期达到工程师或同等中级技术职称水平,具体应达到以下子目标:
子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考虑社会、文化、法律、环境等因素并进行相关影响的评估。(素养与责任)
子目标 2: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及专业相关知识,研究与分析电子信息相关领域复杂实际工程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专业知识)
子目标 3:具有生产实践和项目实施经验及独立分析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现代工具、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工程能力)
子目标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能够持续跟踪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专业领域技术前沿,并能在不断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创新,提升职业竞争力。(自我发展能力)
子目标 5:具备项目管理和决策能力,具备与同行、协作方、用户等进行协调沟通的能力,能够在不同职能团队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并具备承担如技术骨干、研发工程师、项目组长、经理等各类角色的能力。(合作能力)

二、毕业要求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仿真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热爱劳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相关的新知识和新理论。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指标点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表述;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指标点 1-2.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问题。
指标点1-3.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指标点 2-1. 能够运用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 2-2. 能够识别、判断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指标点 2-3. 能够借助文献研究找到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
指标点 2-4. 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 3:设计 / 开发解决方案
指标点 3-1. 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流程,了解影响开发的相关因素,能够根据特定需求,清晰描述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任务,能够根据该任务面临的各项制约条件,提供解决方案。
指标点 3-2. 能够综合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 3-3. 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3-4. 能够利用图纸、模型、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续 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毕业要求 4:研究
指标点 4-1. 能够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就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
指标点 4-2. 能够根据电子信息领域的科学或者应用目标,选择研究线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需要的器材、工具等,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并获取有效数据。
指标点 4-3.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
指标点 5-1.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指标点 5-2. 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对问题进行预测和仿真模拟,能理解并分析工具的局限性。
指标点 5-3. 能够使用文献管理、文献统计分析等信息技术工具,对所需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相关文献资源进行整理、统计和综合分析。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
指标点 6-1. 具备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基本知识,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 6-2. 具备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法规对电子工程实践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作出分析,并应用相关知识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指标点 7-1. 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指标点 7-2. 能够正确认识和思考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的影响;能够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
指标点 8-1. 具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劳动,具有推动民族复兴的使命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指标点 8-2. 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严谨的工作作风,能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能理解并履行电子信息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毕业要求 9:个人和团队
指标点 9-1. 能够理解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能在团队中做好自己承担的角色,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主动与其它学科的团队成员合作共事。
指标点 9-2. 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 10:沟通
指标点 10-1. 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对电子信息领域相关专业问题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指标点 10-2.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并理解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外文文献,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 11:项目管理
指标点 11-1. 具备工程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决策方法,能够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相关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指标点 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
指标点 12-1. 能够认识到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指标点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汲取学院数理基础学科之长,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依托电子学科省级工程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产教融合基地,践行“实践育人”理念。通过“理论 + 仿真 + 实践”、“软硬兼修”、“逐层递进”的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第一学期能画电路、第二学期能编程、第三学期能设计电路、第四学期能用微控制器、高年级能进行综合设计开发”。紧跟行业前沿,结合我校实际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蓬勃发展的智慧产业及地方集成电路产业群,培养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应用等方向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四、学制与修读年限
学制四年,修读年限3-6 年,其中第一年电子信息类培养。

五、毕业学分
169+4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C 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8-11 12:19 , Processed in 0.0732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