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1

本科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公共管理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代码120404

[复制链接]

5468

主题

102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146
发表于 2024-9-6 12: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公共管理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代码120404 授予管理学学位

土地资源管理(Land Resource Management)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土地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能在各级政府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城建、房地产、教育科研机构、技术设计咨询单位以及相关行业从事地籍调查与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工程设计、土地信息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具有综合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研究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进行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开发经营等。例如:高原、山地、丘陵等土地资源面积、地形、地区的调查,土地价值的评估,土地用途的规划等。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来源:张占录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
《建筑制图与识图》、《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城市管理学》、《地籍测量》、《土地规划与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统计学原理及应用》、《房地产市场分析》、《土地资源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土地整治、土地规划与地价评估。

土地资源管理就业方向
毕业工作去向主要为国土资源和规划等管理部门、房地产估价机构、城乡规划设计机构、不动产经纪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复垦整理工程设计、不动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策划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相关管理或技术工作。

考研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利用、公共管理、土壤学、工商管理。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所帮助。
---------------------------------------------------------------------------------------------------------------------------
浙江大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导游:吴宇哲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N个理由

学科建设成绩突出。浙江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987年开办,是我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之一。1998年受教育部委托起草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大纲。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获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本专业科研成果丰硕,专业实力受同行称赞,稳居全国前二,科研产出稳居浙大人文社科类第一;本专业所属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2009年成为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2014年在原国土资源部支持下成立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2022年面向教育部紧缺领域教学建设,获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具备通过“教研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

名师荟萃培育英才。本专业在编教师2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人,研究员1人,百人计划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本科教学一线的师资,尤其是青年人才远远领先于其他院校。拥有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4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人,全球高被引学者4人,SSCI、SCI国际期刊编委5人。

奖励交流形式多样。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型奖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和省级奖学金,校级一等和二等奖学金,以及面向本专业的数慧白玉兰奖学金、世茂学业奖学金、不动产基金会奖学金、永平奖学金等外设奖学金。依托土地资源管理的本科生特色对外交流项目,你可以访问英国剑桥大学或德国洪堡大学。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区,都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友好交流学校。

实践竞赛培养能力。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土地测量学、规划综合实习、土地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在浙江丽水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同时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不动产估价大赛等专业赛事。

Q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关注什么?
“万物土中生”(马克思),“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紧扣时代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重点关注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浙大土管以厚基础、强技能、重实践、宽口径作为培养理念,强化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的培养,以熟练运用土管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担当大任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领导者作为专业培养目标。

Q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三个部分:①土地政策与自然资源治理,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治理新理论新方法、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治理、政策及法律对土地与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资源产权结构与公权力耦合关系等方面;②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评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城市绿色空间等方面;③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包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低碳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程模式、生态修复调整和检测、“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开发、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方面。

Q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包括经济管理、资源生态、工程技术三大类。①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不动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土地政策与土地法学、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城市与房地产开发、地籍管理、中国土地制度等。②资源生态类:土地资源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土地利用与景观设计、土地遥感等。③工程技术类: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原理、土地测量学等。

Q4: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高度交叉的综合性特征,既涵盖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又包括信息与测量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因此,本专业理科生和文科生都适合选报。那么,什么思维和个性特征的同学更适合学这个专业?第一,要知识面广、思维活跃,需要具有能在土地、城市和自然资源管理等社会前沿问题中敏锐地发现专业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土地测量实践还是土地规划实习,很多作业和项目都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第三,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功底,同时具有良好数理基础的同学在学习中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本专业知识涵盖社会科学与理工类科学,如果不能形成文理交叉的知识体系、培养文理交叉的理论视角,可能会出现偏科的现象。如何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土地管理的实践中,也是一件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举例来说,课堂上同学们学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但是要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分区与布局,还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考验。因此,培养方案中设计了很多实习、实践课程,一些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Q5: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本专业同学除了参与学校层面的对外交流项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与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科学中心、北卡罗来纳大学(UNC)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洪堡大学农业经济系、墨尔本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台湾逢甲大学土地管理学系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对外交流项目。

Q6: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据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统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满意度在浙江大学所有专业中位居前列,就业满意度100%,专业认可度全校前10。总体而言,毕业生去向主要包括三部分:①继续深造(约50%)。出境深造:哥伦比亚大学、范德堡大学、密歇根大学、佐治亚理工、墨尔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内深造: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②党政机关(约25%)。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专业对口部门;浙江、上海、江苏、广东、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区、市)的机关单位。③企事业单位(约25%)。国内TOP10房地产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知名规划院、大型国企等的管理岗,其他企业如华为、小红书、网易、普华永道等互联网及咨询行业,此外也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吸引我的——

我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缘分,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一时邂逅,一生钟情。
当年懵懂之际选择了土地资源管理作为自己的本科专业,怎么也没想到它会成为我一生追求的事业。什么时候开始“情根深种”了呢?也许是因为它最初给予的惊喜,它博大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要学到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农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课程,无形中极大拓宽了视野和格局;也许是因为土地参与国家行政和宏观调控的战略性地位,使土地学人不由想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社会经济更好地运行献智献策;也许是因为目睹到一些不合理土地利用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想要努力拨乱反正做出改变;也许是因为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土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由此产生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可能是因为感动于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而引起的情感移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如果共鸣有你,相信我,加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将会是你无悔的选择。
——李艳  教授

因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质朴,也因为“茫茫任开眼,一望即无垠”的广阔,土地以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承载着无数变迁。一年半以来,土管的专业学习教会了我基本的中国土地制度框架,让我初步领会了土地、城市与房地产三者的联系,同时给予我机会在土地评价和土地测量中不断实践、探索和收获。除了理论知识以外,专业的人格培养更让我受益良多,大到心怀家国社稷的情怀抱负,小到落实到每个个体需求的踏实肯干。
如果这些也是你的心之所向,那么,土管值得。
——2018级本科生  章炜旎

我们每天身处城市之中,城市的规划布局日新月异,农村和城市的用地时时刻刻发生着转变,一座座新区拔地而起……每当此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些可都是我们专业的研究范畴啊。最初选择土地资源管理这个专业,除了因为我们学校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之外,更因为它兼具文科的人文情怀和理工科的严谨细致,这在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同时,更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改造世界。
谁说人文社科的学生不懂技术?我们专业的同学会使用ArcGIS软件处理遥感影像进行空间分析,会画建筑三视图、轴测图,会设计房屋构造,还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高程、角度、距离……除了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很多短学期实习的经历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在土地测量短学期时,我们起早贪黑背着水准仪和米尺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内进行碎部点测量,绘制土地利用类型图;在规划综合、土地资源调查和城市竞争力评价等环节实习时,我们走出校园,更深入地认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我们熟悉不同用地类型,了解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的利用,深入思考城乡发展中凸显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土地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这些都是毕业后回想起来历久弥新的美好记忆。
——2009级本科生  沈佳蕙


---------------------------------------------------------------------------------------------------------------------------
中国人民大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1、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
说起土地资源管理,扑面而来的要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质朴感,要么就感觉像是个“土地公公”,社会上对土管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农村“种地”上,就业似乎也被认为仅局限于国土部门。其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土者,吐也,是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土地问题始终与江山社稷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土管”是聚焦“财富之母”,关注“地上万物”,探索“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重要学科。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土地资源与不动产也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技术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老百姓耳熟能详、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比如:
· 房价还会不会涨?
· 穷人买不起房子怎么办?
· 政府应该给穷人盖房子么?
· 如何通过精心规划,合理利用土地,避免大拆大建,留住青山绿水?
· 如何实现“人”与“地”匹配,解决大城市的住房、医院、学校用地不够的问题?
· 农民进了城,闲置的土地怎么办?
· 房子建好了没人住的“鬼城”怎么办?
· 70年的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房子还是你的么?
· 城里人能去农村买地盖房子吗?
· 中国人这么多,粮食从哪里来?
· 城市土地是国家的,为什么还要收房地产税?
· 土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都是怎样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房地产企业、不管是金融部门还是事业单位,都迫切需要掌握土地经济、管理、法律和资源等综合理论,具备土地测绘、规划、估价和分析等全面技术,能够适应国土、城建、地产和金融等领域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

2、专业特色与亮点(优势是什么)
与其他设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相比,人大土管系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科实力响当当。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土地管理本科专业。
2006年土地管理系加入国际测量师学会(FIG),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学术会员。
2007年土地管理系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均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专业课程认证并获颁认证证书,成为我国首家独立申请并顺利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课程认证的单位。
2008年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在2015-2016年度Best Master全球房地产硕士项目排名中,人大土管系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硕士项目被评为三星级(最高为四星),位列全球第66位,在世界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7年,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硕士项目(Master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通过了美国估价学会(AI)的课程认证。据悉,该项目是中国大陆第一个通过美国估价学会(AI)课程认证的硕士项目。今后土地管理系获得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硕士的学生,修完课程后即可直接申请参加MAI综合考试并申请美国估价学会会员(MAI)资格。
2020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国家和北京“双一流”认证本科专业。

其次,科研方面硕果累累。
土地管理系出版的系列教材专著为兄弟院系所推崇,在许多研究领域开国内先河。先后出版的“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和“21世纪房地产系列教材”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多本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成为广大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欧多边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大攻关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会哲学规划项目、UNDP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优秀成果奖项。
更重要的是,人大土管系的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频繁。
系内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在职教师全部具有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超过80%的教师有国外学习的经历。全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秘书处以及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秘书处均设在我系,更有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不仅与国际测量师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urveyors)、国际土地联盟(International Land Coalition)、全球土地计划(Global Land Project)等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保持密切的关系,更保持着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逢甲大学等多所高校不同形式的合作研究和互访交流。

3、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学什么)
那么,成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不仅需要掌握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评价、规划、测量、管理、法规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训练,还要学习不动产金融、投资分析、估价、经营与管理等相关技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不动产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等基本技能,能在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农业发展、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能够建构原创理论、把握专业国际学术前沿、凸显中国风格,具备雄厚理论基础与突出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国土空间规划学、土地法学、地籍管理学、房地产金融、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市场分析等。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特色包括:
(1)建立“田间地头”厚重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培育“土地情怀”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入专业基本原理,深入激励学生成为新时代“求是先锋”的“厚重人才”,设立“十七省农村土地调查”“土地国情调查”等诸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扎根中国大地,真正读懂土地、热爱土地和珍惜土地,培养爱国主义“土地情怀”,全面塑造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2)打造 “8+6+N”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扎实打造厚实学科基础,设计了公共管理学科导引课、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概论8门土地资源管理基础课,依据“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的阶梯式课程构建策略,打造适宜循序渐进、互相映照的方法课程梯度体系,以学科基础理论为基础支撑方法学习,以应用技术为导向引导方法应用,打造社会科学研究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统计学、数据分析与规范论文写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6门方法课,完善设置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通识课程,扎实学科交叉融合基础。
(3)以“新通道+跨专选+实验班”全面破除学科专业壁垒
全面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创新设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本科荣誉辅修项目开辟全新人才培养通道,打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理工科专业课程选修和人才培养流动壁垒,打造跨越文理的“统计-公共管理”双学位项目。
(4)打造“4+N”课程集群促进学科融合
在基础课、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群设计中充分凸显土地资源管理跨专业融合优势,以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法学为4个基础学科,延拓地理学、测绘学、政治学、信息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N个学科集群,形成多元交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重研究、强实践、多通道,四位一体打造专业培养实践平台
打造包括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境外)学生交换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实习实践实验平台的“四位一体”的专业培养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顺畅、多元丰富、深入实地的实践机会:打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设立土地规划研究中心等20余个研究中心,塑造两岸四地土地学术研讨会、城市与房地产高端论坛等系列“人大土管”高端论坛,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原创理论构建。打造国际(境外)学生交换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测量师学会、国际土地联盟的诸多活动,与剑桥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境外)著名高校建立学生交换计划、“1+1+1”项目、“3+2”项目等。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以千万级“林增杰土地科学发展基金”为支撑,每年设立学习奖学金、励志成长奖学金、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共约50万元奖项,支撑并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大赛。打造实习实践实验平台,提供13个实习单位的“菜单式”选择,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业界讲座平台以及实践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打造了线下公共政策实验室+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全时段实验支撑平台。
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加入土管的大家庭了,这里也告诉大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适合哪些同学: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定位是“新文科”+“新工科”,是文理兼收的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交叉学科性质的管理型专业,是高端学术与交叉型人才的摇篮。因此,本专业既适合理科生选报,同时也非常欢迎文科生加盟。那么,什么思维和个性特征的同学更适合学这个专业?
第一,要知识面广、思维活跃,需要对土地、城市和房地产的社会前沿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洞察力,只有喜欢和擅长才能学好。
第二,应具备一定的人文功底,同时具有良好数理基础的同学在学习中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本专业的很多作业、项目都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4、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以后做什么)
当然,如果你成为了一名人大土管系的学生,则不用为就业发愁了。土管系本科生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读研的比例约为67%,赴国际一流大学读研的约占34%。就业面更为广泛,历年就业率都在99.8%以上,其中重点涉及三个领域:
(1)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城建部门从事规划、地籍管理、城市管理等工作。
(2)到各类大型房地产企业从事投资管理、项目发展、营销策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一般是进入TOP20的中国房地产企业。
(3)到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银行涉及不动产抵押贷款,土地信托和投资分析是金融行业的关键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到外资企业、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可以说,如果想在土地和不动产领域有所建树,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应该是不二之选,30多年来,来土地管理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土地与不动产领域的高级人才,其中房地产集团的总裁不乏、地市和县市级局长遍布、高校教授众多,无论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都有众多师兄师姐为你保驾护航。

---------------------------------------------------------------------------------------------------------------------------
武汉大学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培养计划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304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土地管理基本知识和3S技术,熟悉我国土地管理方针、政策、法规的高级专门人才。能从事地籍测量、地籍地政管理、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制、应用等技术工作,并能将测绘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工程、GIS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相关科技领域。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以土地信息技术和地籍技术为特色,将测绘、遥感、信息技术与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相结合。
培养要求: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测绘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地籍测量、地籍地政管理、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信息系统开发、研制、应用等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五、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地籍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概论、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国际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简介  学制:4年。

就业情况
截至2022年,已为社会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生16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本科生推免研究生比例达20%,升学和出国率超过40%。近年来,先后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5项、江苏省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2篇,获全国各类竞赛特等奖、一等奖10余项。多名同学被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研究生继续深造,成长为引领新时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他情况
土地资源管理系是国内最早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地籍测量、生态修复等教学科研机构之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可追溯至1953年创办的全国第一个矿山测量本科专业。在几代土地人的不懈努力下,1991年开始在测绘工程培养土地规划与利用方向本科生,1994年正式招收土地规划与利用本科生,1998年随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7所率先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以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为支撑,联合相关学科于2005年获得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目前,服务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及博士后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师资博士后2人。获得全国百优秀博士论文、中国青年科技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公共管理教指委委员及新世纪人才以及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优青项目等10余人次(篇.项),80%以上教师具有国外访学交流经历。

专业所属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https://cllp.cumt.edu.cn/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5468

主题

102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146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
山西农业大学 / 资源环境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历史沿革:山西农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山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前身可追溯到1987年成立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专业,1998年学校开办本领域研究生教育,1999年正式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7年山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博士点招生方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招生方向,贯通了山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硕、博全过程培养体系,目前是山西省办学最早、师资力量最强,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专业定位: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围绕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及山西全域土地整治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成套知识体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师资力量: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教师分别占69%与100%,是一支形成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本专业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引进人才5人,并先后选派2名教师到新西兰、加拿大访学,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教学成果奖2项,建设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7个。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出版相关专著8部。

平台基地:专业现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土地利用信息技术方向)、资源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土地信息技术实验室、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室、土地利用工程与规划实验室,校内实验室面积共计823 m2,同时拥有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联合培养基地、金瓯土地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大同市国土资源局南郊分局、中煤平朔露天煤矿矿区生态修复研究基地、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土地勘测规划院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校外实习平台基地10余个。

特色优势:专业开办以来,在赵景奎、白中科、孙泰森、师学义等负责人的不断努力下,聚焦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逐渐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领域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形成了土地利用规划与信息技术、国土资源与环境管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3支业务氛围融洽、能力互补的教学团队,并创新实施了国土规划类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二维一体,土地评价及土地整治虚拟仿真、以及资源环境规划类课程“综合实验——共享平台建设——功能价值”提升三位一体教学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2022-2023年度中国科教评价网对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5星级的评价结果中,本专业处于四星级水平。

就业前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自然资源规划、地理环境等领域从事国土相关自然资源信息采集、不动产估价、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法规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业务工作,还可以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土地集约评价、耕地评价、编制各类开发复垦方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等技术性工作。也可继续深造从事教学、科研等研究性工作或者行政管理工作。



---------------------------------------------------------------------------------------------------------------------------
中国农业大学 /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备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经济等基本知识,掌握土地科学信息技术,接受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系统分析与建模、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经济、不动产估价等综合技能训练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  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与地貌学、土地系统分析与建模、土地法学。

未来发展  近三年,毕业生深造率(含出国深造)60%左右,国内代表性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院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外代表性高校:伦敦大学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东京大学等。

就业单位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各级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及土地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等机构或企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5-9 23:09 , Processed in 0.0789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