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运动训练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体育学类 运动训练专业代码040202K 授予教育学学位
运动训练(Sports Training),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运动训练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学科、运动人体学科、教育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中国体育工作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 。
运动训练培养目标
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群众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工作。
专业类基础课程
专业类基础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是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均须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7门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每门课程的学分可以根据专业、学校特点设定。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重点突出与运动训练专业类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属专业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2学分,课程开设采用“3+X”模式,其中“3”是指各专业最核心的3门专业课程,“X”是指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立的专业课程。《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X”课程的门数和学分不做具体规定,“X”课程可在《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荐的3个课程模块(见下表)中选择,也可以根据专业、学校特点自主设置。运动训练专业最核心的3门专业课程具体如下:运动训练专业须开设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
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属选修课程,凡是未被列入必修课程和《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荐的3个课程模块的课程,均可作为专业拓展课程的备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也可以根据专业、学校特点自主设置,学分不少于40学分。
考研方向
运动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训练学。
就业方向
运动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专业运动队、各类体育院校、普通高等院校运动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级体育俱乐部、业余体育学校等单位从事运动训练、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运动训练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运动训练专业有所帮助。
---------------------------------------------------------------------------------------------------------------------------
上海体育大学 / 竞技运动学院 / 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竞技、健身和教育领域社会需求的专项教练、体能教练和体育教师等高水平专业人才。学生应掌握运动训练的基础生物学、运动训练和教育学知识,掌握常见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基本教法,具备教学、训练指导和赛事组织与执裁的能力。
核心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生长发育与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主要就业去向:各级体校、运动队、体育俱乐部,各类学校和体育部门。
---------------------------------------------------------------------------------------------------------------------------
武汉体育学院 / 足球学院 / 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代码040202K)
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1972年,是武汉体育学院办学的主体专业之一,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一支教学实力强、训练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好的师资队伍。
2017年,武汉体育学院足球学院成立,运动训练专业作为主干专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足球学院统筹管理下,业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社会足球和竞技足球实践为辅助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理念,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才需求,适应足球深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培养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基础上,突出足球学院特色,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与科技人文素养,能够以足球项目为核心具备从运动训练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具有一定体育科学研究水平和较强终身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
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与理论方法、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足球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专业基础课
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田径、体操等。
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83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含实践教学环节)149学分,选修课34学分。学生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
北京师范大学 / 体育与运动学院 / 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体育理论、 “一长一强”的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能在专业和职业队、体校和学校代表队、体育俱乐部等部门胜任运动训练、教学、竞赛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康复学、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1.运动训练专业概况
运动训练专业于2007年依托学校体育学科设立,2010年以评估指标全优的成绩通过上海市教委所组织的新专业评估。2018年,运动训练专业排名全国第五(根据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专业排名数据)。2020年,运动训练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运动训练专业定位
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交叉、名师引领的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批精品课程,致力于培养创新意识强、专长突出、教学能力高并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3.人才培养
运动训练系成立十四年来,培养了国际健将20多名,运动健将60多名,获得国际比赛金牌120多枚、国内比赛金牌400多枚,2019年由我系学生组成的全明星健美操啦啦操队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近年来有29.4%的毕业生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4.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团队,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博士8名、硕士6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拳击奥运冠军1名、羽毛球世锦赛冠军1名以及健美操国际最高级教练员(三级)1名、国际级裁判3名,国家级裁判5名。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浦江人才1人,世界冠军教练3人、国际级裁判、国家级裁判5名、12人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非奥运项目突出贡献等省市级奖励10余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4部;发表SCI、SSCI、CSSCI、CSCD论文90多篇;《健美操》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5.主要专业课程
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体适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损伤与急救、专项专修、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操、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与救护等。
6.修业年限 四年
7.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8.主要就业去向
各级体校、专业运动队,各类学校、健身俱乐部和竞技体育部门。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运动训练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