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档案学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档案学专业代码120502 授予管理学学位
档案学(Archival Science)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是旨在对文件从其形成之初到最终被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守护国家、社会和组织的记忆,满足人们的信息和知识需求的专业。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件和档案全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运用,受到有关文件撰拟与处理、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相关方法与技能的系统教育和训练。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事业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和事业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档案学因此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档案学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适合在各级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文秘部门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秘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档案学考研方向
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全日制)档案信息化、(全日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和(全日制)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发展。
档案学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网络系统管理机构、社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计算机企业研发或服务部门、国家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等。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档案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档案学专业有所帮助。
---------------------------------------------------------------------------------------------------------------------------
中国人民大学 /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 档案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档案学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计算思维,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认知视野开阔,兼具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数字转型需求,能在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懂业务、懂数据、懂应用、懂管理”的拔尖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电子文件管理学、档案信息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系统的现代文件与档案管理思维和方法训练,初步具备从事文件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能力。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价值塑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关心社会、堪当大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2.理论知识: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档案管理素养与思维方式;
3.分析及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发现档案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学科视野: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范式和前沿动态,并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开展高水平研究;
5.国际化与现代化:具备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胜任国际化交流及现代化工作;
6.综合运用能力:具备运用档案学理论与方法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管理的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计算思维、数据科学、信息管理学、知识管理、数据分析方法、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学概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文书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档案法学基础、社交媒体信息存档、中国古文书学、叙事史学、口述历史与记忆
就业方向
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文件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知识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各类档案馆;文档管理软件公司,文档管理服务公司;相关教育和科研单位等。
1.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1955年成立历史档案系,1978年成立档案学系,1985年成立档案学院,2003年在原档案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学院是国内首个档案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开设者,设有档案系、图书情报系、信息管理与分析系和数字人文系,组织管理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和《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目前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中国大陆高校首个团体会员单位、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挂靠单位。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了完备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等专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创建早、规模大、学科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之一,是我国档案学、信息系统、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2.专业特色与亮点
学院负责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连续入选教育部首轮和第二轮一流学科,是中国人民大学14个A类“双一流”学科之一,档案学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录。
面向未来的“双数计划”
学院自2021年起开始实施“未来数据人才计划”和“数字人文菁英计划”,简称“双数计划”。
“未来数据人才计划”定位于培养具备数据管理全局思维,熟悉数据管理基本理论、关键方法与核心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系统观念、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开展前沿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高端数据管理人才。核心课程包括:数据科学、计算思维、机器学习等。
“数字人文菁英计划”定位于培养熟悉数字人文经典理论与前沿动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熟练掌握数字技术与应用技巧,能够完整运用数字化分析逻辑与方法技能开展创新性任务探索与综合性项目开发的数字人文高级研究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数字人文导论、数字记忆建构的理论与方法、数字人文技术与工具等。
模块化特色课程教学
学院在重组现有本科部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个性化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体现数据管理、数字人文等领域核心理论、典型方法与前沿趋势的特色课程,导入部分其他学院或国际知名高校的成熟课程,最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支撑“双数计划”的实施,保障“双数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世界名校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学院在教学科研层面与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展开了包括联合培养、短期游学、专题讲学、学术会议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谢菲尔德大学、伦敦大学、德雷赛尔大学等建立起了深入密切的合作关系。
3.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
档案学专业旨在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数据思维,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认知视野开阔,兼具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数字转型需求,能在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懂业务、懂数据、懂应用、懂管理”的拔尖型管理人才。
该专业采用通专结合、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模块、专业模块、创新研究与实践模块、素质拓展与发展指导模块四个模块。重点培养专业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价值塑造:通过系列档案思政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专业素养: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现代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档案管理素养与思维方式。
专业能力:学院提供面向教学与科研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能。
学科视野:学院拥有专业的档案学科资料中心,系统开设多项专业会议与讲座,与档案主管部门联系密切,帮助学生及时全面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理论进展与实践举措。
除课程体系训练外,学院还将通过提供以下特色培养措施保障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全学程学术导师制度:从入学就为每位学生配备覆盖本科阶段全学程的学术导师,在帮助学生顺利做好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转变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思政引导、学术指导、实践支持与人文关怀。
交叉学科培养路径:基于以档案学为基础的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课程打造交叉学科培养路径,融合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人文知识等在内的学科知识,具备对档案资源、档案管理、档案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双数实践课堂:依托学院“双数计划”的整体教学体系与成熟的合作单位网络,定期组织专项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或机构参观实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Web开发实验室与数字人文技术实验室:本专业学生可报名加入学院Web开发实验室与数字人文技术实验室,实验室将定期开展数字记忆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开展数字记忆项目所需基础技能,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践。
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该计划为优秀学生在人文素养、信息技术方面搭建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可为本专业学生提升专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4.未来发展及毕业生去向
学院积极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合作网络和优质校友资源,建立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咨询活动组织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具体举措包括校内学术导师、校外实践导师、职业规划讲座、学生工作坊、专业实践等。学院暑假会适时为学生提供包括华盛顿世界银行、芝加哥多个机构、奥地利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各类海外实习机会。
本科生毕业后升学主要去向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毕业生就业单位十分广泛,覆盖国家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际组织等众多类型单位。
---------------------------------------------------------------------------------------------------------------------------
南京大学 / 信息管理学院 / 档案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档案学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理论基础厚、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从事档案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同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档案专业专门人才。
专业简介:
档案学专业以科技档案管理为专业主导方向,重在现代化管理,形成包括本科、双学位和研究生的多层次教学体系。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专业。
---------------------------------------------------------------------------------------------------------------------------
武汉大学 / 信息管理学院 / 档案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502
专业名称:档案学(Archival Science)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政务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数字时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进行调整和补充,档案学与其他信息科学的交叉和融合更加明显。此外,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资源建设关系密切。本专业利用信息管理学院各专业齐全的资源优势,要求学生通过档案管理、政务信息管理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教育和训练,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档案管理和政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的学科知识;
2、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并能熟练应用于档案管理、政务信息管理、政务网站开发及数字档案馆建设;
3、具有管理现代新型档案的能力;
4、熟悉我国的信息政策与法规、档案法规,以及国家档案事业方针政策。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修满140学分。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①通识课程53学分。其中: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26学分,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27学分,分为七大类,每类都有最低学分要求。②专业课程84学分。其中:专业必修学分45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27学分,毕业实习4学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4学分,社会实践4学分。③任意选修课3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档案学基础、文书与秘书学、档案管理学、电子文件管理、中外档案事业、档案文献编研、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电子政务概论、政务信息管理、档案法规学等。
全英文课程: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特色课程:档案学基础、政务信息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等。
七、主要实验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本专业实行实验课、课程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教学实践是安排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利用暑假在档案机构或其他信息机构调研或实习,时间为8周左右;毕业实习是毕业班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实习,时间为8周左右。毕业论文或设计8周左右。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毕业生需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四川大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档案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四川大学档案学专业
四川大学档案学专业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创办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定位与办学风格,先后被评为四川大学本科特色专业和四川省本科特色专业。本专业现为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本专业的学术实力、师资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公布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排名数据,在纳入统计的28所高校档案学本科专业中,四川大学档案学专业2013-2014年度排名第7,2014-2015年度排名第6。在校友会版2017-2018档案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四川大学档案学专业全国排名第3。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专职博士后1人。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比62.5%。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档案学、文件学、信息学、秘书学专业知识,具备管理学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管理通用技术;掌握文件形成与处置、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办公室管理、公文写作和秘书工作的相关知识;掌握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管理能力;掌握数字记忆建构基本方法。
本专业本科生在读期间享有海外交流、联合培养等学习机会;优秀毕业生可保送至人大、武大、南大等国内985大学或留校读研。历年来,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国家党政机关、国有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档案管理部门或行政办公室以及包括档案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机构。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档案学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