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1879~1967),(有关郭秉文的生卒年月,说法不一。王成圣说郭秉文“清光绪五年(1897年)生于青浦”而“逝世于民国五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见《中大七十年》第68~74页之《郭校长秉文传》)。但光绪五年不是1897年,而是1879年(这极可能是校对错误)。即郭生于1879年,卒于1969年。而古明芳则说郭秉文“清光绪五年生于青浦,长于上海。民国五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逝世,享年八十有九”(见《中大八十年》第66页《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首任校长》)。按照此说,郭是生于1879年,故于1967年。而杜成宪等人所持郭秉文生于1880年、卒于1969年(见《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1页)之说,似不足为信。1992年出版的《南京大学史》和1991年出版的《东南大学史》均未提及郭秉文的生卒年月。1967年与1969年相差2年,问题当是出在“六”和“八”上。因一时无从求证,本书暂取“民国五十六年”之说,理由有三,一是此说在后;二是“八十有九”(以虚龄计)言之凿凿;三是“六”字容易漏笔或误看成“八”,“八”则不大可能误写成“六”。)字鸿声,江苏江浦县人。1896年卒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年赴美留学,1911年获得乌斯特大学理学士学位,之后又攻读教育学,于191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并继续研究教育史。1914年,他以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这篇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在美国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之一。次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为之作序。19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周盘译述、黄炎培作序的中文译本——《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该书约5万字,勾画出了中国自远古至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间教育制度的发展沿革,“是一部中国教育制度简史,也是中国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教育制度史”。(杜成宪等著:《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1914年,南高刚刚筹建,郭秉文即被校长江谦函聘为教务主任,他奔走于欧美国家,为南高揽聘了一批留学欧美的专家学者。1915年,他自美国归国后,即鼎力协助校长江谦,为南高的长足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1923年起郭秉文连续3届当选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兼亚洲分会会长。1925年被北洋政府执政段祺瑞免去东南大学校长职务。30年代曾任工商部国际贸易局局长、财政部次长等职。二战以后出任联合国救济总署副署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