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2|回复: 0

九院|中物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硕博学位授予国家核心战略装备研发和生产的事业单位

[复制链接]

1622

主题

147

回帖

530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309
发表于 2024-4-1 2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

8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九院或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国家核心战略装备研发和生产的事业单位。面向国家目标,依托我国重大装备建设,中物院开展了面向长期目标的基础研究。

中物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84年,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战略科技人才。2015年,中物院在原“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并赋予中物院研究生教育新的使命:通过科教协同,建设特色明显、水平一流的研究生院。为了完成新的使命,研究生院明确了新的定位:一、实施特色定制、有国家目标牵引的研究生教育;二、开展面向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完全开放的基础研究;三、实施科教协同,促进中物院基础研究队伍的能力提升。

中物院研究生院利用中物院大学科、大工程研究平台的优势,依托16个科研实体,凭借一支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和学科领军人物为主体的导师队伍,已经成为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全院在岗全职博士生导师355人,硕士生导师579人。

中物院研究生院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工学和理学两个学科门类。有授权学科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诸多领域。

2023年全院招收硕士研究生190名,博士研究生218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7名),共有266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博士毕业生155人,硕士毕业生111人。截至2023年底,我院现有在读全日制研究生13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95人,硕士研究生489人。

自1984年至今,中物院研究生院已为我国战略装备建设领域和高新技术装备领域等尖端科技领域输送了近2200名硕士研究生和1200余名博士研究生,为中国重大装备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养单位

900研究生院北京本部
研究生院本部招生专业及研究领域
1. 理论物理:量子物理,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复杂系统与统计物理,量子多体物理,非平衡态研究,量子场论等方面的研究
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新方法,高阶量子修正新算法,核物理中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激光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
3. 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环境中原子过程和原子光谱,强场原子分子光物理,实验冷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研究
4. 凝聚态物理:热输运物理,材料中准粒子相互作用机制,超快动力学过程,磁学计算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5. 等离子体物理:惯性约束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
6. 工程力学:疲劳与断裂、多尺度方法、不确定性量化等方面的研究
7. 核技术与应用:中子散射技术及应用研究,核物理与技术
8. 应用数学:概率推断、随机过程及统计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9. 计算数学:数学与国防交叉研究、数学与生物医药交叉研究、算力与算法深度融合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组织与功能调控,多尺度计算模拟,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联系人及电话:张景星    010-56989374                  
E-mail:zhangjx@gscaep.an.cn

901流体物理研究所
自1986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目前有工程力学、核技术及应用、凝聚态物理、流体力学、光学、脉冲功率技术及应用6个硕士、博士学位点,物理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6个教研室共有硕士生导师7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由院士和研究员编著了《实验物态方程导引》、《应用爆轰物理》等10多部教材和主讲近30门研究生优质课程。30多年来培养博士生100多名,硕士生260多名。与清华大学等近20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50多名。其中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者1人;获得四川省和院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7人、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12人。

研究领域及方向
主要从事我国核武器实验物理研究、先进常规武器研制和高新技术武器的研究及生产。主要研究领域有:脉冲功率技术及应用(高功率脉冲形成与传输技术、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及实验技术、脉冲X射线源技术);核技术及应用(粒子照相技术、加速器驱动源技术、强流束物理、直线感应加速器技术与工程、粒子束物理、中子管物理);流体力学(不定常流体力学、爆轰物理、磁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爆轰和爆炸动力学、冲击动力学、强辐射和电磁力作用下的连续介质力学、激光的热和力学效应);凝聚态物理(高压物理和力学、高压材料科学和化学、高压实验技术、计算凝聚态物理);光学(光子学理论与技术、图像传输与接收和处理、激光及应用、光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子)
联系部门:流体物理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150分箱      
邮编:621999
联系人及电话:冉馨    0816-2484147     
E-mail:jasmine_ran@yeah.net

902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主要从事核物理、加速器物理、中子物理、反应堆物理、核化学、放射化学、同位素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学、核技术及应用、核工程与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科学研究。
联系部门: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组织人事教育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203分箱   
邮编:621999
联系人及电话:闫红梅    0816-2494702                  
E-mail:npcyjs@caep.cn

903化工材料研究所
主要从事含能材料、火工器件、高分子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研究所设立有三个研究生培养点,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工程力学(博士点)、兵器科学与技术(硕士点),研究领域方向涉及先进材料的研制、新型传感器与元器件设计、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学、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爆炸与冲击、材料力学、有机合成等。
联系部门:化工材料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通信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306分箱      
邮编:621900
联系人及电话:刘兰    0816-2485337                    
E-mail:icmedu@126.com

904总体工程研究所
主要研究武器系统工程与运用、武器工程力学与材料应用、环境试验与测控技术等,现承担了多项国防重大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国防重大预先研究、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防科工局重大基础技术等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学科前沿、技术密集、系统复杂、创新性强、投资强度高等特点。在成都建设科研分支机构,拟开辟多物理多尺度模拟、高性能计算、多领域仿真、系统多学科优化、数字样机、产品性能预测与评估等研究方向,是未来工程科学的创新基地,也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联系部门:总体工程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419分箱      
邮编:621999
联系人及电话:范  瑛    0816-2494978                    
E-mail :fany@caep.cn

905电子工程研究所
电子工程研究所始建于1969年,是集国防尖端科技电子学系统的研究、设计、实验、生产于一体的大型多学科综合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雷达技术、无线电测控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微系统科学技术、太赫兹科学技术、天线技术、EDA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微纳米与微机电技术、电真空与高电压技术、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化学电源技术、抗辐射加固技术、精密仪器与机械等。
联系部门:电子工程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503分箱      
邮编:621999
联系人及电话:陈老师  0816-2484566                        
E-mail:302723214@qq.com

906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重要科研实体之一,重点从事国防尖端工程技术研究和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现有 “光学工程”专业博/硕士点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点。在精密加工与检测、特种加工、无损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过程控制与数值模拟、材料表面处理等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以及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制、高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建立了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精密检测等一流的实验室。先后荣获国家级及省部(委)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计200余项,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1. 精密加工及测量:超精密/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装备研发,传感器技术和系统;2. 先进工艺装备设计理论与应用:并行协同设计、虚拟设计、多学科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先进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在高端工艺装备中的应用;3.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先进的传动技术与应用,现代设计方法与应用,机电气液一体化技术及装备设计与研发,计算机数控技术,生产过程的检测与仿真,信息处理与状态诊断技术与应用;4.特种加工与检测: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精密电加工技术与装备、材料加工与检测及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5 制造信息化理论与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协同设计与制造、CAD/CAPP/CAM/PDM/MES信息集成与开发,计算机辅助装配技术、装备综合保障信息化技术、数控设备状态采集与实时监控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工程应用。“光学工程” 主要研究:先进光学制造、微纳制造与光学器件、先进激光制造、光电传感与测量、超精密加工装备研制等。
联系部门: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698分箱     
邮编:621999
联系人及电话: 陈启凤    0816-2484691                 
E-mail: 139 80130416@163.com

907材料研究所
主要从事精密加工与连接技术、特种功能材料与能源材料、材料腐蚀与防腐蚀技术、辐射防护与核设施退役、放射化学与环境化学、聚变与裂变能源科学技术、强关联电子体系与重费米子材料、材料表面物理化学、粒子与射线成像技术及其仪器开发、先进功能薄膜与材料、粉末冶金技术、物理冶金技术、粒子物理及其应用。
联系部门:材料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江油市华丰新村9号信箱25分箱     
邮编:621908
联系人及电话:马晓青   0816-3625650                        
E-mail: maxiaoqing@caep.cnmxq2006129@sina.com

908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惯性约束聚变(ICF)物理、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业化激光聚变研究实体。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与精密物理实验、高功率激光技术工程、光学精密装校技术、光学在线检测技术、先进光学元件制造、精密光学检测技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究、高阈值薄膜制备技术、微纳米加工及装配技术、精密检测技术、先进材料研究、高功率光学材料等。
联系部门: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982分箱
邮编:621900
联系人及电话:王 琳    0816-2493087
E-mail : 139 81150556@163.com

909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http://www.iapcm.ac.cn/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又称为九所)创建于 1958 年。是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主,同时开展基础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多学科研究机构。拥有光荣的历史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具有学科交叉和科技融合的优势,研究所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曾经或正在我所工作的有:周光召、王淦昌、邓稼先、于敏、陈能宽、彭桓武、何祚庥、黄祖洽……
九所现有职工65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包括研究员13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
拒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九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以及求是奖、何梁何利奖等各类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多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2014年,于敏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在国家及院大力支持下,我所围绕高新技术武器物理设计、战略高新技术装备与战略科技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在数理科学基础理论、高能量密度物理、科学工程计算、特别是大型科学工程问题的精密化数值模拟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使我所在相关学科得到了稳步发展。
九所是中物院研究生教育的发源所。1983年九所成立研究生部,这标志着中物院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九所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家群体,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实力位列全院前茅。中物院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均由九所牵头申请获批;数学、物理学、力学均建立了从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激光物理、无线电物理、光学、流体力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并行计算)等。
联系部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豪东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及电话:郁晓瑾
Email: yu_xiaojin@iapcm.ac.cn

910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主要研究领域:高能激光、高功率微波、核技术及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高能激光系统技术与应用、光束控制与目标探测技术、高能全固态激光及光纤激光技术、半导体激光技术和多源图像、信息处理与识别技术、高功率微波技术、太赫兹技术、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射线辐射成像技术及应用、脉冲功率技术及应用
联系部门: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1004分箱
邮编:621999
联系人及电话:邓国华     0816-2485558
E-mail:993941619@qq.com

911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及其单元技术、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高压物理、高温高压下的材料物性、激光等离子体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由十一所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拥有已投入正式运行的神光II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和超短拍瓦激光装置以及与之配套的先进实验诊断仪器和设备,该实验室是我国高功率激光技术、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科技人才培养及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主要承担的研究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研究项目等。
联系部门: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通讯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陈家山路1129号     
邮编:201899
联系人及电话:周华珍  021-59927782
E-mail:suoban1129@163.com

912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数值模拟与高性能计算、软件工程及数据库技术研究及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自动控制与测试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
联系部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组织人事教育处   
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1201分箱   
邮编:621999
联系人及电话:豆老师     0816-2491959                       
E-mail: icahr12caep@163.com

913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研究领域:高性能储能材料与器件、先进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表界面功能材料、增材制造装备与技术。
研究方向:薄膜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能源新材料技术及器件、高分子材料工程、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等。
科研团队联系人:李艳   028-65726818     liy0005@yinhe596.cn

915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http://hpstar.ac.cn/
1、凝聚态物理:高压物理与力学;极端条件下超导电性与磁性;高压纳米科学;高压非晶态材料;高压材料科学与化学;有机和无机超导体合成和高压性质;高压地球化学; 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的物质性质研究。
2、光学:超快光谱学在研究电子关联材料中的应用。
3、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压材料科学与化学;有机和无机超导体合成;高压合成化学与物理化学。
联系部门: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及电话:康蒙西     010-56989251                       
E-mail:mengxi.kang@hpstar.ac.cn

916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http://www.csrc.ac.cn/zh/
1. 计算数学:包括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微分方程数值解、并行计算等;
2. 应用数学:包括微积分方程与应用、应用偏微分方程与非平衡态理论的数学基础等;
3. 理论物理:包括复杂体系统计物理理论与计算、量子物理,量子信息与数学物理、量子光学等;
4. 凝聚态物理:包括新颖材料的物理研究、计算模拟表面反应及表面物理、激发态和动力学、新型能源材料的理论设计、量子体系相干性的保持及利用、固体物理理论等;
5. 流体力学:包括非平衡流体、复杂流体和软物质。
联系部门: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科研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及电话:于兰     010-56981708                        
E-mail:yulan@csrc.ac.cn

912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https://www.caep.ac.cn/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https://gscaep.ac.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大学网[中国高校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5-14 17:22 , Processed in 0.0858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