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回复: 0

金陵大学的新生(1949-1952)

[复制链接]

2033

主题

309

回帖

688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882
发表于 2024-4-11 1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建国初期的整顿与改革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阴霾积压下的金陵大学从此获得新生。全校师生沉浸在狂欢之中。

建国初期,人民共和国处在经济的整顿恢复和社会民主改革的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相应地提出了“有步骤地进行旧有教育事业的整顿和改革,争取一切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金大在建国初期从行政机构、课程设置到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工作,以使金大这个为外国教会势力和国民党长期占领的阵地转移到为新民主主义服务的轨道上来。

在行政机构的调整整顿方面:南京一解放,金大就立即改组校务委员会和学生会;解散学校国民党和三青团组织,停止他们公开和秘密的活动;撤销训导处,废除训导制度。

1949年11月,中共金大地下组织公开活动。这时,党员有32名,团员有36名。在公开前,党支部进行了改选,由陆庆良、冯世昌、许复宁、费旭和王毅刚组成新的支委会。陆庆良任支部书记。党支部在学校的整顿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2月,金大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直接领导。从这时起,实行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教授会、讲助会、职工会及学生会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代表19人组成校委会,陈裕光任主任委员。职工和学生以主人身份参与决策学校大事,这在金大历史上是第一次。当时教会对“学生有权参加预算之决策,而资助者无权指定专款专用”表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同年8月,政务院颁布《高等学校暂行规程》、《私立学校暂行管理办法》等法令,大学改行校长负责制,并规定校长的职权。私立学校校长由校董会任命,学校行政部门的负责人由校长任命。校务委员会在校长领导下成为学校咨询机构。金大校委会改由校长、教务长、总务长、三院院长、图书馆长及各系(科)主任(以上为当然委员)及工会代表6人和学生代表2人(共41人)组成。校长为当然主席。与此同时,陈裕光校长任命樊庆笙为教务长,戈福鼎为总务长,王绳祖为文学院院长,李方训为理学院院长,靳自重为农学院院长,李小缘为图书馆长兼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学校行政机构也略作调整,取消总务处,改设秘书处,并增设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暑假,成立金陵大学工会,取消原教授会、讲助会和职工会。10月,金大校委会正式成立。之后,按照《私立学校暂行管理办法》关于教会学校必须重新向政府申请立案的规定,金大改组校董会,由23人组成,洪章(金大和江苏政法大学教授、南京基督教卫理公会理事)暂任校董会主席。接着便办理立案事宜。

1950年10月,因陈校长参加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由李方训代理校务。次年3月,陈校长学习结束返校。他感到自己在位时日过长,年事已高,精力不敷,不宜再担任领导职务,向校董会提出辞呈。校董会于1951年3月3日举行常委会,批准陈校长辞呈。同时,充分肯定他在长校金大期间的业绩,一致认为“陈校长在本校苦心孤诣”二十余年,曾经若干次危难局面,不但从未气馁,而且竭力扩张内部。如文理、工农若干学系之添置,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结合等等。抗战军兴,迁校成都,胜利后,领导复员,节节困难,均能奋力克服,本校所以有今日之发展,实陈校长领导有方所致。”陈裕光校长辞职后,定居上海,担任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化学顾问,继续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校董会常委会同时作出决议,拥护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的指示,赞成李方训任金大校长。(《李方训传略》,见《金陵大学史料集》第73页。)李方训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化学家。江苏仪征人,1902年生,1921年入金大化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28年赴美留学,1930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返回祖国,献身于母校教育事业。他曾先后担任金大理学院的副院长和院长等职。

至此,金大领导机构的调整便告结束。

在系科、课程及教学工作的调整改革方面:按照新民主主义教育“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要求,金大在保持原来规模的基础上,局部调整系科设置,文学院将政治经济学系改设为经济系(暂时保留政治学组),将哲学心理教育系分设为哲学系与教育系,将社会福利行政组扩建为社会福利行政系;农学院农艺系附设之农业工程组扩建为农业工程系,并于1950年10月,增设林业专修科。

关于课程的改革,取消与新民主主义精神相违背的课程,设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并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1950年2月,学校成立政治教学委员会,由校长、教务长、三院院长及政治主讲教师组成,聘请纵翰民任主任委员,加强对全校政治教学的领导。在同年春季开学时,全校停课一个月集中学习“社会发展史”,以后便转入每周一次的时事政治学习。业务课程的改革按国家建设需要及精简原则,不必要的取消,重复或相似的加以合并。除政治课而外,其余的全校公共必修课,规定由各院自订,不作硬性规定,而院则下放到系,由系自订。这样实际上过去设置的看上去似乎与专业无关的大量必修课程就取消了。其结果是学生的知识面变得“狭而深”,事实证明这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英语原来是教会大学的一门重头课,改革后,规定新生英文成绩特优者,得免修该课。全校开设了初高级俄语课程,以适应学习苏联的需要。宗教课程虽仍列为选修课程,但选修人数日益减少。同时,全校主修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人数也呈下降趋势。

在教学工作方面,建国初期,继续实行学分制,学分数比过去有所减少。1950年春季开学时,规定学生每学期修读20学分为最高限度。以后随着课程的精简又略有减少。从1951学年第一学期起,即改学分制为学年制。先在一年级新生中施行,二年级以实行学分制为原则,三四年级仍维持学分制。要求在二三年内,学年制全部取代学分制。通过学制和课程等方面的改革,教会学校在教学上的某些特点渐趋消失。

随着社会和学校民主改革的进行,金大校园充满生机,师生对解放所带来的每一个变化都感到兴奋,政治热情普遍高涨。1949年6月党号召“向大西南进军”,金大师生热烈响应,有20多位同学被批准参加西南服务团,组成“金陵大学服务队”,随军南下,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斗。1950年10月,当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时,金大校园也燃起反对美帝侵略的熊熊烈火,学校成立了“金陵大学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发表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言,并通过反侮辱、反诽谤控诉大会、“扫毒”展览会以及宗教革新等一系列活动,揭露美帝侵华罪行,批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在这个运动中,金大有176位同学报名参军参干,40人被批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后,金大师生近千人(以文学院为主)先后参加了南京郊区和皖北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实际斗争中接受教育和锻练。1952年初,为打破美帝国主义对我战略物资的封锁,奉教育部令,金大森林系、植物系教授李德毅、焦启源以及两系的三四年级学生奔赴广东、广西参加栽培橡胶树的工作。同时,又有森林、植物系和林专部分师生在黄瑞采、朱大猷教授带领下前往广州参加华南垦殖队。同年春,全校师生投入了思想改造运动。这是一次深刻而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运动,师生们通过自我教育的方法,认识到为了革命的需要,知识分子必须放下架子,改造世界观,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建国初期,根据《共同纲领》允许宗教自由的精神,金大的宗教活动一如往昔。原来金大与金女大每星期日的联合礼拜以及小礼堂的每日晨祷均照常进行,教职员的团契活动也继续活动无间。1950年暑假还曾邀请金陵神学院的牧师为团契举行讲演,题目为“探讨新旧约圣经的渊源及指津”。据1951年的统计,该年金大教职员及学生共1113人,内基督教徒有250人,其中教职员基督徒81人,学生基督徒169人。总之,那个时期,无论是圣经习读、宗教选课、祈祷以及其他宗教活动,仍享有充分自由。当然,随着民主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里的宗教气息便日渐淡薄了。


二、公立金陵大学的诞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发生。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全国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反对美国侵略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这次战争,对在华教会学校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和根本性的转折。

1950年12月17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规定非特别许可,将资金汇到大陆是非法的。中国政府对此立即作出反应,于12月26日,下令冻结美国在华财产。接着,作出了“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凡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医疗机关分别情况,或由政府接办,改为国家事业;或由人民团体继续经营,改为中国人民完全自办的事业;私人团体经营有困难者,政府予以适当补助。”以期“把一百多年来美帝对中国人民之文化侵略,最后地、永远地、彻底地、全部地加以结束”。决定公布后,金大全体师生员工立即致电周恩来总理,并发表宣言,衷心拥护这一决定。(《金大工讯》第5期,1951年6月。)这一年底,留校的西籍教职员便全部回国。

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并于16日召开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高等学校会议,重申新中国决不允许外国人在我国办学的方针,确定了接收这些学校机关的原则、办法与措施。金大代理校务李方训及教师学生代表共3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会议期间,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电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与该部代表商谈津贴费事宜。金大接此电告后,全校师生举行集会,通过决议:“不予回复,拒绝邀请。”从此,金大便与外国教会断绝一切联系。随后,根据政务院《关于接受美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和宗教团体登记条例》的规定,立即造具清册,于2月14日向南京市人民政府办理登记,并同时冻结存款。如需动用,须经审批。至3月,存款已罄,教职员工4月份的工资即由南京市文教局拨款2亿元接济。

金大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属美国教会的同一教派,在美国组织联合托事部,都是接受美国教会基金较多的学校。根据处理前一年(1950)的统计,金陵大学接受外国津贴达454433万元(以人民币计算,包括教会补助、基金利息及其他各类津贴),学杂费收入仅为53596万元。因此两校与美国断绝关系后,均无法独立办校。经协商,决定两校合并,接受政府提供的经费,改为公立。(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2)。)并自1951年4月起,学校经费即由华东教育部审批拨发。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名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于1913年,由美国浸礼会、监理会、美以美会、长老会、基督会等教会联合创办。始设于南京绣花巷,1916年起,在南京宁海路建筑新校舍。首任校长为德本康夫人(Mrs lanrence Thurston)。1991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对金陵女子大学学位的认可。1928年学校改组,由吴贻芳任校长。她1893年出生在湖北武昌,1919年毕业于金女大,192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她长校后,即于1930年向国民政府办理立案手续。因金女大仅设文、理两院,按《大学组织法》,改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该院设有中文、外语、历史、社会学、音乐、体育、哲学、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地理、家政、医预科和护预科等系科。1950年,即接受处理的前一年,全校学生人数为221人,教职工119人(其中教师56人,职工23人,工警40人),接受外国津贴达157753万元(折合人民币),学杂费收入为18920万元。金女院规模小于金大,但基本情况相似。

1951年3月23日,成立金大与金女院两校合并筹委会,由李方训、吴贻芳、包志立(金女院教务长)、陈中凡(金女院文科代表)、吴懋仪(金女院理科代表)、樊庆笙、戈福鼎、王绳祖、靳自重、刘开荣(金女院工会主席)、肖焘(金大工会副主席)及两校学生代表各2人组成。华东教育部委派南京市文教局长孙叔平参加该筹委会,主持筹备工作。并指定李方训、吴贻芳为暂代校委会正、副主委。筹备会拟具了合并筹备方案,经华东教育部批准后实施。合并后的校名,曾有“紫金山大学”、“毛泽东大学”、“华东大学”等的提议,但根据绝大多数群众意见,仍以金陵大学为新校名。校名确定后,即组成公立金陵大学校务委员会,由李方训、吴贻芳、戈福鼎、樊庆笙、陈中凡、陈纳逊、高觉敷、钱且华、刘开荣、肖焘、郑今明、戴安邦、靳自重、熊子?、庄瑞舫(后4人系后来增补)及学生代表共17人组成。任命李方训、吴贻芳为正副主任委员。校务委员会以下设政治教学委员会和各种常设委员会,办事机构为秘书室、教务处和总务处。两校原设院系(科)经合并调整,设文、理、农三院,共22系、6个专修科和2个部。

文学院    中国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儿童福利系、教育学系、音乐系、体育系及中国语文专修科、托儿专修科、体育专修科。院址设于原金女院的文学院大楼及行政楼。

理学院    数学系、物理系、动物学系、化学系、化学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以及电影播音专修科和影音部。院址设于金大科学馆、应用科学馆和金女院科学馆。

农学院    农经系、农艺系、农业工程系、园艺系、森林系、植物系、植物病虫害系以及林业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和生产农场管理部。院址设在金大农学院大楼。

两校原设之哲学系、地理系、医学先修科、护士先修科、家政系营养组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因师资不足而停办。停办系科的学生分别转学南京大学、上海医学院、燕京大学及中国协和护士学校继续修读;有些学生则转系于金大其他系科;有些系科如儿童福利系和托儿专修科、中文系与中国语文专修科、体育系与体育专修科等因教学目的尚未分别明确,且又无力兼顾者,系或者科(二者之一)暂停招生。

公立金陵大学1951年度第一学期共有17个系科招生。

鉴于金陵大学过去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在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1951年暑假招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中,金陵大学被指定为全国招收研究生的15所高校之一。

1951年9月1日,在金陵大学礼堂隆重举行公立金陵大学成立庆祝大会。南京市市长柯庆施及有关部门和兄弟院校负责人出席大会。全校师生员工欢笑雀跃,在鞭炮与锣鼓声中欢庆公立金陵大学的诞生。从此,金陵大学开始了其光明灿烂的新的历程,而作为教会大学的金陵大学便消亡了。

三、院系调整中与南京大学合并
为了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并以苏联的教育模式改革高等教育,1952年,开始了“以华北、华东区为重点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在这次“以培养工业专门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为方针”的调整中,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并。自此,金陵大学的校名就不再使用了。从建立公立金陵大学到院系调整与南京大学合并,仅隔一年。

按照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与南京大学文理学院的相同系科合并,建成一所新型的文理科综合大学,设中文、俄语、西语、历史、地理、地质、生物、气象、心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13个系,仍名南京大学。由原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任校长,原南京市文教局长孙叔平、原金陵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李方训任副校长。鉴于金大实验室较大,设备也较齐全,设置综合性大学,进行扩建改装所需费用较少,而原南京大学有实习工厂,设置工学院比较适宜,决定将南京大学迁至金陵大学原址。1952年9月,南京大学即在金陵大学原址开学。

金陵大学理学院的电机、化工两系与南大工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工学院,设于四牌楼南京大学原址;金大农学院与南大农学院合并,建成南京农学院,设于丁家桥南大农学院院址;金大农场、果园归南京农学院所有,而林场随森林系划归华东林学院(后改名南京林学院);金大文理学院的其他系科:音乐、体育、教育等则并入南京师范学院。该院院长为原南大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副院长为原金大校委会副主任吴贻芳。除此,金大还有一些系科则调整至复旦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以及北京电影学校等。

金大的图书除有关工程、农林、教育、音乐、体育、美术以及其他复本拨归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外,都归南京大学。

金大师生随系科调至有关院校。金大文理两院留南大任教的教授有:陈中凡、王绳祖、陈恭禄、柯象峰、陈纳逊、叶南薰、周伯埙、余光烺、吴汝麟、戴安邦、李方训、裘家奎、李小缘、吴祯等人。金大学生调至各校的人数为:南京大学158人,南京工学院148人,南京农学院192人,华东林学院36人,浙江农学院38人,复旦大学36人,南京师范学院50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15人,北京电影学校3人

从1952年9月起,原金陵大学的师生便分别在各有关院校中开始了新的历程。

百年树人,桃李芬芳。金陵大学自创办至院系调整,培养了大批人才。根据现存学生历年成绩记录表的统计,金大在64年办学中,招收学生总数为11196人,毕业学生为4475人,其中本科生3170人,专科生1206人,研究生79人,医预科生26人。如按院分,文学院1173人,理学院1074人,农学院2228人。金大毕业生大都品学兼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无论高等学府、科学界、金融界、实业界以及政府机关,都有金大校友跻身其间。各个时期都涌现了一批出类拨萃之士。时至今日,金大仍有许多校友分布在海内外,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所长,为人类社会贡献力量,有突出成就者不乏其人。在国内,中国科学院的历届学部委员中,金大校友就占有27位(其中属金大的毕业生有19位)。单就农业人才而言,1985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农学家传》一书所列54位农学家中,有18位是金大农学院的毕业生。同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也锻炼成长了一批革命志士。建国后担任中央有关部门、省市及高等学校领导职务的金大毕业生为数亦不少。他们均以出色的成绩为金陵大学的历史继续谱写着光辉篇章。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推进到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异乎寻常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时空差距大大缩蹋始湓谡巍⒕谩⑽幕系慕涣骺涨懊芮小V泄缘车氖唤烊腥?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已经大踏步地走向世界。面对这种潮流和趋势,有必要回过头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认识19世纪中期以来曾对沟通中西文化起过重要作用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在中国的教会大学中具有代表性。透过金陵大学的历史,可以使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大学网[中国高校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5-21 04:34 , Processed in 0.0727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