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回复: 0

南高、东大的--系科设置(1914-1927)

[复制链接]

2597

主题

439

回帖

886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60
发表于 2024-4-11 1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文理科概况


        文理科是由南高的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简称数理化部)、英文及国文专修科等合组而成的。1916年8月招收国文、理化预科各一级,同时招国文专修科一级。1917年7月,增设英文专修科,将原有的英文学程增加五倍,目的是培养中等学校的英文教师。此外,并利用暑假设立英文推广部,以培养更多的英文人才。1919年改国文部为国文史地部,改理化部为数学理化部,目的在于使史地与国文同等、数学与理化并重,以适应社会需要。稍后文史地部又增设哲学课程。1920年,国文史地部和数理化部合并为文理科,设有国文系、英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地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自东大开办以来,各科均以系为单位,而统属于科。1921年又增设政法经济系和西洋文学系,同时又把农科的生物系、教育科的心理系兼属文理科。


        文理科是全校规模最大、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一个科,理科教员中有86%的人具有留学经历;文科教员中多为国学名家,如柳诒徵长于史学,姚孟埙长于经学,陈钟凡(后更名中凡)长于子学,顾实长于小学,蒋维乔长于佛学,李审言长于骈文,吴梅长于词曲,梁实秋长于散文与文学评论。国文部、国文史地部一直由刘伯明任主任;理化部、数学理化部则长期由张子高任主任。两部合组成文理科后,主任由刘伯明担任。1923年,刘伯明英年早逝,文理科主任由孙洪芬继任。曾经担任过系主任的有:国文系主任陈钟凡,历史系主任徐养秋,哲学系主任刘伯明、汤用彤,英文系主任张士一、楼光来,西洋文学系主任梅光迪,政法经济系主任王伯秋;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物理系主任胡刚复,化学系主任王琎、孙洪芬,地学系主任竺可桢等。该科在这一时期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后来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就有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恽子强、柳大纲、吴学周、施汝为、王葆仁、陆学善、袁见齐以及吕叔湘、向达(系5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人。


        文理科课程设置如下:


        1. 必修课:国文6学分,英文12学分。以上共18学分。此外,要在下列各组中至少选4学分,至多选8学分(该组中如有主系者,所选的这类4学分或8学分,必须选其他一系。例如以哲学为主系,就必须选丙组的数学或心理学)。甲组:国文、英文、西洋文学(无论选4学分或8学分,必须有一学程属于文学方面);乙组:历史、政法经济;丙组:哲学、数学、心理学;丁组:生物学、地学;戊组:化学、物理学。在以上五组中至少要选修30学分,总计必修学分不少于56个。


        2. 主辅系:由学生在该科各系中任选一系为主系。然后由主系教师指定数系,再由学生任选一系为辅系。主系学程至少40学分。辅系学程至少15学分,至多30学分。


        3. 随意选课:除1、2所规定者外,全部由学生自选,但须取得指导员的同意。1926年3月22日,东大文理科实行文、理分科。理科有:物理、化学、地学、数学4系。文科有:国文、历史、外国语文、政治经济、哲学5系。


        (二) 教育科概况


        教育科包括教育、心理、体育、乡村教育4系。体育系起源于1915年12月开设的体育专修科,以培养中等以上各学校体育教育、地方公共体育场体育主任及管理员为宗旨。当时因为社会急需体育人才,于是体育专修科初创时的学制只有2年。1921年度增至4年。教育、心理二系亦均由1918年5月开设的教育专修科脱胎而来。第一届专科原定修业期限为3年,于1919年9月改为4年。鉴于教育专修科与附属小学校、中学校关系密切,因此,于1919年和1920年先后规定初等教育学程与附属小学主任职务,中学教育学程与附属中学主任职务,分别由同一人担任,以便使学理与经验相结合。1920年9月,采用“选科制”,学程分教育学、心理学二系,并兼收女生。1921年夏,第一届学生37人毕业。东南大学成立后,教育系、心理系即与体育系合组为大学的教育科,以培养教育人员、研究教育学、推广教育事业;同时还成立了乡村教育系,以培养乡村师资。东大这种寓师范于大学的模式,为国内首创,十分有利于优秀师资的培养。教育科主任先由陶行知担任,陶行知离开东大以后即由徐养秋继任。
        凡教育科学生须依下列学规选择学程。


        1. 共同必修之普通学程:(1)英文,12学分;(2)国文,6学分;(3)社会学大意,1学分;(4)生物学,6学分;(5)世界大势,3学分;(6)哲学入门,2学分;(7)科学发达史,3学分;(8)体育,6学分;(9)择业指导,无学分,共计39学分。
         以心理学为主系的学生,除共同必修的普通学程外,须习:(1)数学,4至8学分;以体育为主系的学生,除共同必修的普遍学程外,须习:(1)物理,3学分;(2)无机化学,3学分;(3)有机及生理化学,3学分;(4)细菌学,2学分;(5)社会学,4学分。


        2. 共同必修的专修学程:(1)教育通论,6学分;(2)教育心理学大纲,3学分;(3)教育统计,3学分,共计12学分。


        3. 选修的主系学程:教育科学生选教育或心理为主系,至少须于主系学程中选习32学分;选体育为主系者,须于体育系所开学程中学习67学分(凡以教育、心理二系之一为主系者,其共同必修的专科学程可以算入)。


        4. 选修的辅系学程:凡教育科学生至少须于辅系学程中选习20学分。


        5. 任选学程:除上列规定外,凡教育科学生依本科之指导,任选其他学程。
        东大教育科的师资阵容十分整齐,许多研究工作,如俞子夷主持的近代小学教学方法之改进,陈鹤琴从事的近代儿童心理研究,廖世承首倡的20年代的测验运动与他所进行的有关“道尔顿制”的实验等,都曾在全国产生过重要影响。
        (三) 农科概况


        农科源于南高的农业专修科。该科自1917年9月成立以后,即以造就专门人才、发展改良农业为宗旨。初订修业年限为3年,因此,第一届24名学生毕业于1920年6月。后因农科教育重要,农业人才及博物教师缺乏,遂于1920年将修业年限改为4年。添聘专家,增加仪器设备,并增加农业及博物中的精深科目,采用选科制度。大学成立后,该科为东大四科之一,下设植物、动物、农艺、园艺、畜牧、蚕桑、病虫害7系。1926年,合并植物、动物两系为生物系;同时添设农产制造系。共有实验农场13处,计3900余亩。


        该科教授在研究美国、英国的农业大学之后认为,大学的农科除了从事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东大成立时,由于经费不充裕,所以在参考世界各国最好的农业大学的教法外,只能兼重研究;至于推广事业,则取决于东南各省行政机关的意旨及其所给予的经济资助。这在几个时期不尽相同。


        从南高到东大,农业专修科即农科的主任一直由邹秉文担任。先后担任系主任的有汪德章(畜牧系)、张归农(病虫害系)、费咸尔(法国籍,蚕桑系名誉主任)、过探先(农艺系)、葛敬中(园艺系)、胡先骕(生物系)等。东大农科的创办,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比如后来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的金善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杨惟义、冯泽芳、王家楫、伍献文、张肇骞、戴松恩等人,都是该科这一时期的毕业生。同时,东大农科对我国粮棉的生产发展,特别是苏北棉花的生产、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凡农科学生须依下列学规选择学程。


        1. 农科学生选择学程的规定如下:(1)必修科(连预科计算):国文,6学分;英文,12学分;化学,10学分;物理,4学分;地质学,3学分;植物学,4学分;动物学,3学分;农业问题,2学分;以上共计44学分。此外,于下列各组至少选3学分,甲组:植物学门、植物病理门;乙组:动物学门、昆虫学门;丙组:士壤学门、作物学门、农具学门、园艺系;丁组:畜牧系、蚕桑系、农产制造系。(2)必选科:在本科第一学年期末,各学生应自认一系或一门为专习主科,商请该系或该门的教授一人为指导员,指定必选各学程。(3)随意选科:除(1)、(2)所规定者外,学生在指导员同意下,可以自由选习农科各系学程;如果选习他科学程时,除需取得指导员同意外,学分也不得超过16学分。


        2. 在修业年内,须到指定地点实习,至少两暑假。每暑假实习时间定为8星期,每星期工作时间48小时。


        3. 凡本科生自第二学期起,要选何种学科,须于第一学年终了时,与指导员商定,再由科教授会议决实行。凡是已经决定的选习科目,非经指导员同意、教授会议通过,不得变更。


        (四) 工科概况


        工科以造就工业专门人才、研究发展中国工业的方法与学理为宗旨。它源于1916年7月开设的工艺专修科。当时南高深感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因此仅以工艺为限,成立不久,大家认为要发展中国工业,非得培养专门人才不可。于是就改变了原定职业教育计划,而开办机械工程教育,所以该科在南高时虽名工艺专修科,而实际上是修业3年的机械工程科。毕业学生共两班,即1919届16人,1920届18人。至1920年冬东大成立时,即以南高的工艺专修科为大学工科的基础,开始只设机械工程系。由于工科主任一直未能聘定,日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不久,留学美国、造诣颇深的茅以升博士回到南京,被校长聘为工科教授。1923年3月,茅以升同工科其他教授李世琼、曾膺联、杨杏佛、涂羽卿、杨肇濂、刘润生联名致函校长郭秉文以及教授会和评议会,提议添增土木工程及电机工程两系。提案写道:“我国实业不振,多有人才缺乏。近来专门教育提倡虽力,而顾此失彼,组织多未完善。本大学学制以农、工、商与文、理、教育并重,寓意甚远。此种组合为国内所仅见。亦即本大学精神所在也。唯农、商两科均已树立基础,效用显著,独工科抱残守缺,迄无发展,长此以往,将为大学之玷。同人等远模欧美之成规,近察国内之需要,觉工科现状非扩充无以自存。谨将添增土木、电机两系之理由,胪陈如下,以供讨论,倘蒙大会通过,工科幸甚,大学幸甚。”(《茅以升等提议添设土木工程及电机工程案》,《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内部资料,1982年,第159页。)他们的提议为学校所接受,当年东大即增添土木、电机两系,工科由此而颇具规模,一举成为我国大学中设系最多的工科。但是,由于办学经费拮据,1924年工科即告停办,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另外组成河海工程大学。


        1. 研究:包括工程学理论、改良工业原料方法器械、解决工程及工业问题、国内公用事业的建设等。


        2. 教学:分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开展教学。


        3. 调查及推广:编辑工程书报;调查交通事业、制造事业、工业经济、工程教育的现状,并设法予以改进。


        (五) 商科概况


        南高于1917年秋创设商业专修科,由杨杏佛任主任。1920年、1921两年先后毕业两班。1920年冬议设东大时,决定将南高商业专修科扩充改组为商科大学,设于上海。1921年夏,东大成立时,正好当时暨南学校也想在上海设立商业专科学校,于是两校商定:合办商科大学,藉以集中人才,节省经费,定名为“东南大学暨南学校合立上海商科大学”;设上海商科大学委员会;郭秉文为校长等。筹建工作随即展开,暂借尚贤堂一房为校舍,报部备案,于1921年8月16日举行第一次入学考试。9月28日开学。国内大学办商科大学,即始于此。郭秉文兼任校长,马寅初为教务主任,主持校务。1922年3月,商科大学由东大独立承办,定名为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


        (六) 筹建研究院的设想


        当时《大学规程》规定,大学可设立研究院。北大、北师大等先后设立了研究院。东南大学学科齐全,成绩一向突出,可是,在研究院的创建上却落后于其他大学。为此,东大教师和校长很不满意。1926年秋,东大各科知名教授孙洪芬、胡先骕、王琎、秉志、张子高、陈桢、陈焕镛、邹秉文、张景钺、 陆志韦 、陈鹤琴、廖世承、戴芳澜等20余人联名提出《创办大学研究院案》。提案列举了国内外各主要大学设立研究院的情况,创办大学研究院的必要性,以及东大创办大学研究院的条件。他们认为东大“各系于仪器、设备、师资、学力四者,能设立研究科者则设立,不必强同,宁缺勿滥”。本着这一方针,提出了研究院的组织法和章程:“文、理、教育、农、商五科合立一研究院”;“研究院研究生如欲获硕士学位”,“必先在本校大学本科毕业,或在其他大学毕业而经本系教授会认可”、“能作通顺流畅之英文,与阅读参考德文或法文专科书籍”、“必须在研究院从事二学期以上之研究” 、“对于所研究之题目,必须作一优良论文,表明其有独立研究之能力,而于人类学术上有明确之贡献等”;(《创办大学研究院案》、《大学研究院组织》、《研究院简章》,《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内部资料,1982年,第161~165页。)研究生毕业得称文科硕士(M.A.)、理科硕士(M.S.)或农科硕士(M.S.A.)。


        学校对教授们的提案极为重视,并组织专人制定了《大学研究院组织》和《研究院简章》。此简章于同年11月9日,由教授会修改通过。经过教授们的努力,筹备东大研究院的工作基本就绪。虽然由于战事不断,社会动荡,经费无着,东大研究院终究未能招生开办,但是东大教授们为此所做的努力,却为十多年后的“中央大学研究院”的成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大学网[中国高校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6-3 23:36 , Processed in 0.0920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