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回复: 0

石科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以石油炼制技术开发为主研究机构

[复制链接]

1659

主题

164

回帖

545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56
发表于 2024-4-4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工艺、应用化学

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

设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6年,196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家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二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80人。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78%,正高级职称导师为81%。我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优秀的科学素养和学术道德,具有从事石化行业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国家对能源化工人才的需要。

我院自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课程32门,高校代培课程5门,覆盖学科各主要研究方向。课程师资均聘请该学科领域一流教师。博士生导师全部走上课堂授课。

我院研究生培养始终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石化产业提升,依托国家“973”“863”及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等产业化项目,贯通全炼油技术平台及产业链,论文选题主要为与国家及行业重大技术需求相关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严格论文开题、科研训练、学术交流、中期审查、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论文写作等环节质量管理,取得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率高。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已成为支撑我院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历次学位论文质量国家抽检中合格率100%,为国家、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自1963年到2021年,石科院共招收158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365名,硕士研究生1216名;毕业了1282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272名,硕士研究生1010名;授予248人博士学位,927人硕士学位。留院工作480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47人、硕士毕业生333人,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37%。

石科院毕业研究生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实践能力强、会从事科研、勤奋踏实且善于思考解决实际问题,80%以上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就业率多年为100%,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我院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免收学费、住宿费,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每人每月约45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约8000元,构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研究生教育与办公地点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号院石科院培训中心大楼,联系电话:010-82368172,010-82368155,010-82368129。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研发领域以石油炼制技术开发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研发,并有重点地向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延伸,涵盖炼油、石油产品、化工、材料、新能源、环保、智能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多年来,石科院注重发挥市场需求拉动和知识创新驱动作用,着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炼制全流程技术平台,是国内炼油企业主要的技术提供者,具备支撑和引领现代化炼油厂建设、生产和发展的综合能力。

石科院专业配套齐全,科研装备精良,技术、知识和文化积淀深厚,在以侯祥麟、闵恩泽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指引下,持续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凝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文化。

石科院设有18个研究室、11个管理服务部门、5个支撑服务部门,2个院属公司。拥有一支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的科研队伍,目前职工总数为120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0人。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3人,中国石化首席科学家1人、首席专家2人、高级专家7人,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20人。

石科院拥有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中国石化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重(劣)质油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炼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分子炼油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芳烃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氢能技术重点研究室等机构,是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归口单位,是国家石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中国化工学会烃资源评价加工与利用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是《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设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23年底,石科院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34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1065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累计申请国内专利12102件,获授权8963件;申请国外专利1996件,获授权1182件;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9项、银奖1项、优秀奖21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1项。率先完成ISO 56005国际标准融合试点工作,荣获我国首个“基于ISO 56005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四级证书,为迄今国内企业获得的最高评级,也是国内颁发的第一号证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科院均研发出对中国炼油工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和推动作用的重大技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喷气战斗机专用航空燃料生产技术和常规武器、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所需的特种润滑剂,解决国防工业研制“两弹一机”的燃眉之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参与开发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催化剂和添加剂,被誉为中国炼油史上的“五朵金花”,是实现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的标志;同一时期研制的航空燃料和特种润滑油、脂,解决了当时国防工业的燃眉之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半再生催化重整工艺和双金属重整催化剂,保持了炼油技术的发展势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USY分子筛和REHY分子筛、RN-1加氢精制催化剂、铂铼重整催化剂系列、SKI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全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针状焦生产技术、高功率坦克发动机油等,总体技术接近世界水平,开始形成石科院的优势技术领域,为中国现代炼油工业技术、催化剂基本实现自给发挥了关键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催化裂化家族技术,其中:DCC技术获得1995年度唯一的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实现了我国炼油技术的出口;开发了新型ZRP分子筛、重油加工组合工艺技术、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中压加氢裂化技术、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新型溶剂芳烃抽提技术,以及用于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导弹、卫星、舰艇和水陆装甲车等的特种润滑油、脂等,技术基本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技术和产品开始走出国门,陆续进入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

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清洁油品生产、产品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挑战,石科院科学地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提前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在清洁汽、柴油生产,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增加轻质油收率,含硫、含酸和重质、劣质原油加工等方面,成功地开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支撑了炼油工业的发展,同时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储备。其中: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GOR系列催化剂、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MIP技术、生产清洁汽油并增产丙烯CGP技术等在炼油厂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了符合中国炼油装置特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使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在重大挑战面前,以较少投资、较低成本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汽油质量升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向未来,石科院紧紧围绕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认真贯彻中国石化“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新兴、差异特色、绿色低碳、支撑一流”的科技指导方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为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http://ripp.sinopec.com/ri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大学网[中国高校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5-15 02:41 , Processed in 0.0760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