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回复: 1

中医药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和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2880

主题

479

回帖

98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17
发表于 2024-5-25 12: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是北京市属医科院校中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学院。已开办中医药学本科教育45年,研究生教育30年,2012年获批天然药物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点,2015年获批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北京地区培养中医药高级专业人才近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医药行业的骨干。作为学校11个二级学院之一,现有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示范基地1个,丰台区科普基地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学院下设6个学系、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中医研修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人。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为1978年11月成立的原北京中医学院分院,1985年2月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办学地址在和平里北街22号。1987年6月合并位于东城区东四十条27号的北京卫生职工学院中医部,其前身为1951年9月建立的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2001年2月经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学院进入首都医科大学,成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06年3月学院整体迁入学校右安门校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队伍的68%,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海外优青1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3人,全国中药特色人才1人,北京市杰青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师德先锋(榜样)3人。

科学研究
近五年获批各级各类课题99项,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优青在内的国家级课题47项,省部级课题20项,局级课题16项,总经费4312万元。申请专利43项,授权专利2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82篇,SCI论文215篇,主编、副主编、参编的教材、教参或专著118部册。

教育教学
依据《首都医科大学关于促进中医药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意见》(首医大校字[2021]29号),充分利用学校基础与临床现代医学教育资源优势,以及学院精品教育特色,培养高水平中医学与中药学专业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400余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300余人。其中本科生培养实施基于“全程全员本科生导师制”的精品教育,即学生入学后遴选本科生导师并举行拜师仪式,全程指导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临床或生产实践、科研创新实验等,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考研就业。学生入学成绩优良,自主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强,合作学习与团队协作氛围好。注重“五育并举”,培养“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坚持“厚基础、强临床、跟名师、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基础+临床”双导师全程指导下,经过“基础学习-西医临床-中医临床”的严格训练,强化学生中医思维、临床技能、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临床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多次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知识技能大赛获奖。近五年我校中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平均通过率93%,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24%。本科生70%左右升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50%以上进入三甲医院工作,另有部分学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医药相关领域工作,或者选择出国深造。2023年4月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入校现场考察。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双思维”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首都中医药文化、教育、科研、产业等区位资源优势,依托学校强大的现代医药学科资源优势,现代药学与中医药学基础课程并重,小班教学与导师个性指导相结合,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连续三届参加全国中药学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并获奖,每年60%以上本科毕业生升学攻读硕士或推免直博,近五年有5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三甲医院就职。2023年4月通过教育部中药学专业认证专家组入校现场考察。

名医传承
名老中医药专家为国家与首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高度重视名医学术传承及其人才培养工作。中医药学院与附属医院拥有3位国医大师,6位全国名中医,56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4位首都国医名师,39位首都名中医;建有44个国家级、38个北京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北京市级文化传承工作室。

合作交流
学院在加拿大开办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境外办学项目,招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先后与美国西北大学、日本新瀉药科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农业大学达成国际合作协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签署了教学科研的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培养中药专业学生。学院多次派专家、学者出国出境参观讲学,为弘扬祖国传统医药文化做出不懈努力。



中医药学院:https://stcm.ccmu.edu.cn/

2880

主题

479

回帖

981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2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学学科简介=国家级一流专业——中药学
一、办学历程
始建于1956年,由国医大师、国药泰斗金世元教授等老一辈中药学专家创建并发展至今。1978年本科招生,200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2年获批天然药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生培养点,2019年获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余年已培养中药学专业毕业生3000余名,80%服务于首都卫生健康事业。
二、专业定位
实施基于“全程全员本科生导师制”的精品教育,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双思维”育人理念,充分利用首都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等区域优势,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培养本硕博 “高水平、有特色、研究型”中药学专业人才。根据“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校中药学专业在全国中药学专业排名第12,评分A。
三、专业特色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行全程全员本科生导师制
学校“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本科生精品教育模式已成为示范北京、引领全国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本科生自入学即选择中药学专业教师为导师,导师全程个性化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创新思维培养等,直至就业或读研深造。本科生导师制实施15年,育人特色鲜明,2018年荣获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 注重实践育人,强化专业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依托中药学专业北京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示范基地等校内外资源,指导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等教学科研实践活动。近3年获批学生科研训练项目80余项,100%本科生参与,毕业论文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自2015年始与央属科研院所以项目方式合作开展51项“实培计划”,指导本科生发表一作SCI论文,实现首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注重传承育人,强化中医药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培养
学校2012年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共建“首都名医研修院”,开展“国医大师金世元”等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研修院建成燕京中药资源陈列馆、金世元道地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传承研究室和学术业绩展室,激励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传承国药精华。建有李世增、高忠英等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强化临床中药学服务能力。
4.在校生与毕业生追求卓越
在校生中药学专业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好,积极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文体类、综合素质类等各级各类竞赛或评比,其中连续三届参加全国中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大赛,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4名学生获得三等奖。近五年本科生60%以上升学攻读硕士或推免直博,毕业生50%以上进入三甲医院工作,另有部分学生选择去机关事业单位或医疗企业工作,或出国深造。

中医学学科简介=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医学
一、办学历程
1956年著名中医学家赵炳南、关幼波,国医大师贺普仁、方和谦、柴嵩岩等创建了中医学学科,1973年本科招生,2006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0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15年获博士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5年为首批卓越医生试点高校,2019年获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国家专业认证初访。依托中医药学院和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办学,名医名师汇聚,学术积淀丰厚,为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大量中医学专业人才。
二、专业定位
依托学校优质中医、西医临床资源,以“强化中医思维、提高临床技能与职业素养”教育理念,培养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具有文化底蕴、系统中西医理论知识、较强临床实践能力,传承创新并重的卓越中医学专业人才。根据“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校中医学专业在全国中医学专业排名第10,评分B+。
三、专业特色
1.名医名师精医重教,医教协同
依托学院与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燕京医学名医名师,包括国医大师金世元、贺普仁、柴嵩岩、陈彤云传承工作室,全国名中医危北海、钱英传承工作室等,以及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名中医等及其学术传承人,基础与临床师资力量雄厚。1:1.6的生师比,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早跟师、跟名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名师启迪、精医重教、医教协同。
2.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全程育人
本科生自入学即安排导师,基础阶段由专业教师担任,临床阶段由临床医师担任。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全程个性化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临床技能训练、中医药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等,直至读研深造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完善“科教融通、医教协同、医文融合、德医交融”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16年来,育人特色鲜明,2018年荣获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中医与西医多临床,传承创新
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为中医临床见实习基地,附属复兴医院为西医临床见实习基地,北京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卫生实践基地,首都国医名师馆为跟师临床与学术传承基地。中医药标本馆与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参观见习与临床技能实训场所,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实验条件。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第二课堂、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导师科研课题组,以及工作室学术传承等具体工作中。
4.在校生与毕业生追求卓越
在校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大赛,近年来荣获100余项奖励。2021年参加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通过率为61.25%,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12.83%。近三年我校中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平均通过率90.3%,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27.3%。本科毕业生中70%左右升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5%左右到医院、机关事业单位或医药相关领域工作,另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深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家具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6-17 15:09 , Processed in 0.0731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